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我有些不高兴,就说:你让我考虑考虑。

    当天下午,又来了一群记者,都是要采访老姑父事迹的。蔡家人都在忙着办丧事,顾不上。村长挨家挨户动员,找来找去,只叫来了十几个村人,都是些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太太。有国胜家、保祥家、春成家、海林家、印家、国灿妈、水桥家、宽家、麦勤家、榆钱妈……这些老太太,男人都先后下世了。有的耳朵还聋,七嘴八舌的,也说不出什么来。可说着说着,头一句脚一句,竟掉泪了。最后,她们异口同声,印象最深的,是“胡萝卜事件”……当年,老姑父刚当支书的时候,瞒下了四十七亩胡萝卜,救了全村人。可这件事,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好报道。

    记者走了,却把老婆们的怀旧情绪给煽起来了。于是又节外生枝……这事由三婶(国胜家女人)牵头,串联了还活着的十二个老太太,挨家挨户地联络,说是要由一家一户凑钱,给老姑父立一碑。老太太一合计,决定由骡子家女人出面,请县史志办的苗金水(骡子家的女儿,嫁给了原小学校长苗国安的儿子)撰写碑文,碑文上要着重写“胡萝卜事件”……一家一户无论出资多少,都要在碑文上注明。这十二个老太太,能量很大,仅是一个晚上,一家一家挨着收,收上来一万零八十块钱,立一碑足够了。

    本是蔡家迁坟、合葬,却又闹出了这么一档事,这把村长(村长是九爷家二孙子)难为坏了。蔡家由蔡总、蔡思凡主事,也是要立碑的。可村里老太太偏又要张罗着凑钱立碑,村长是晚辈,两边都是得罪不起的……于是,村长跑前跑后,经过再三协商,最后蔡思凡勉强答应,“胡萝卜事件”可在碑文背面记之。

    按蔡思凡的本意,是要谢过众人,把收上来的那一万零八十块钱一一退回去。可老太太们执意不肯,也就罢了。

    迁坟的那一日,按照乡俗,蔡家在姑爷坟里用黑布围搭起了方圆几十平米的大棚。

    尔后一路都有黑布棚罩着,这也叫“打黑伞”。老姑父如今是阴间的人,不能见阳光……那一日,开棺后,蔡思凡一脸肃然,说:五叔,三婶,下去吧,下去验验,看我爸的头在不在?!还有你,丢哥,你也下去,做个见证!

    下到地下去捡骨的,最先是三婶。三婶虽老了,身子还硬朗,也胆大。跟着的是几个年岁大的婶子(按乡俗,只有平辈才能下去捡骨殖)。同辈的男人,就剩下五叔了。五叔老得不行了,是由人搀着下去的……尔后,一个个传话上来:在。头骨还在。

    此刻,蔡思凡又说:老少爷们,谁还愿下去,给我做个见证!一人一百,当场兑现……说完,当着众人,她放声大哭!

    于是,传言不攻自破……

    收捡骨殖时,三婶胆大,三婶一边捡,一边念叨:老蔡,搬家了,住新宅了。老蔡,搬家了,住新宅了……闺女们都给你安排好了,妥妥当当,全全乎乎的。有楼有车有电视还有洗衣机,司机两个,丫环一群,啥都有……我也跟着念。

    重新入殓时,杜秋月、杜老师赶回来了。杜老师是刘玉翠陪着坐着一辆新买的桑塔纳轿车回来的。杜老师偏瘫多年、半身不遂,走不成路了,车后备箱里还装着轮椅。车进村后,是刘玉翠和司机一块抬着他挪到轮椅上,推到灵前的。到了灵前,又是刘玉翠和司机在一旁搀扶着他站直了,在老姑父和吴玉花的灵前,上了三炷香……杜老师虽偏瘫,但穿得周周正正的,着新西装,衬衣雪白,脖里还象征性地挂一领带,嘴里嘟嘟囔囔的,也不知说什么。刘玉翠忙在一旁翻译说:教授说,恩人,恩人哪!

    老姑父迁坟的仪式就像他当年结婚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十分隆重。

    起棺时,鞭炮齐鸣;十二班响器吹着,乌央乌央的……无梁村人,凡接到信儿的,都回来了(据说,蔡总蔡思凡放了话,凡在外打工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生命册简介 >生命册目录 > 第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