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这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日子。
也是一个盼望了很久很久的日子。
《关于分期治理清河的规划报告(草案)》送到徐市长办公室以后,就如石沉大海,渺无音信。
一个星期过去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
姜贻新打电话去催,上边的回答总是:“正在研究”。
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
《报告》吉凶未卜,姜贻新的政治生命却成为机关里的热门话题。
“姜局长要下台了!”
“市里对他有看法,说他不切实际。”
丁兰兰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见解:
“老姜头不了解中国国情。在中国搞环保,最重要的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想,真要较起真来,有几家厂矿符合环保法?还不都是表面文章,只要不出人命,照样开工,外国人照样往这儿扔钱。”
林雁冬很奇怪:丁兰兰像换了一个人,观点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兰兰,你吃错药啦?”
“我说的是事实。”
“环保法好歹也是国家大法吧,能睁只眼闭只眼?”
“算了吧,大小姐,这年头违法的事数都数不清!”
丁兰兰变了,变得林雁冬都不认识了,这是怎么回事?
只有姜贻新,把这些关于自己的种种议论置之脑后。他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秋深了,黄叶已经铺满了街头。
十月里的一天,市政府终于来了电话,通知姜贻新出席定于明天下午三时召开的市长会议,讨论《关于分期治理清河的规划报告(草案)》。
第二天一早,姜贻新打开保险柜,拿出那份锁了很久的报告,又读了一遍,自觉有理论有措施有说服力。他微笑着把这份宝贝装进了那个四角磨损的旧公文包,坐上他那辆灰色的旧“上海”,意气风发充满信心地踏上了市府大楼的台阶。
大会议厅里,几张特制的桌子拼成了椭圆形,中间摆了几盆棕榈树,四壁是几张不知出自哪位大师手下的山水画,意境飘逸。
徐市长主持会议。市府秘书部门知道市长的习惯,早已有服务员送上了小块儿的热毛巾,毛巾的质地样式跟大宾馆的一模一样。姜贻新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洒着香水的柔软的毛巾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凡有徐市长参加的会议都是这种规格。
“都到了吗?”徐市长用小毛巾仔细地擦着手指头,同时举目四顾。
站在门口清点到会人数的秘书马上应声报告:
“就差教育局宋局长和商业局的张局长了。”
“不等了,开吧,今天议程可不少呢。”徐市长伸手拍了拍秘书给他准备好的文件,举目看了看在座的人问道,“文件前几天已经发给你们了,怎么样,都看了吧?”
“我是都看了。”吕高良把手扬了扬。
“我也看了。”工业局长跟着说。
“看了。”卫生局长也接上话。
“还有谁看了?”徐市长把到会的人又认真地看了一遍。
那些各委、办的主任,各局的局长,再也没有一个说话的了。
“除了他们几位,都没有看?”徐市长手里握着小毛巾,声音抬高了,“同志们哪,这可不行。请你们来开会,是要请你们发表意见的。你们不看文件,怎么发表意见?”
会场上的气氛顿时肃然。
徐市长还不罢休,又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
“下次开会,如果还有人不看文件,只带耳朵,不带嘴巴来,那就对不起,只好取消你参加会议的资格罗!”
这低声,比高声更清晰地传递到每一只竖起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