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兵败野人山-孤旅
落平阳,不得不闯了。”戴安澜仰天长啸,悲怆欲绝:“想当年关云长败走麦城,也不过这般光景,我堂堂第二百师竟落到这步田地,真是天亡我也!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冲锋号吹响了,数以千计的中国士兵端起刺刀勇敢地冲向公路和山头。日本人的机枪、步枪和炮火织成一道道浓密的火网,灼热的弹雨好像一把巨大的镰刀呼呼作响,把成群的中国士兵拦腰割倒,再也爬不起来。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

    戴安澜在突围时不幸负了重伤,一梭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郑庭籍及时带人赶来救起师长,掩护他边打边撤。日落后,第二百师残部终于摆脱敌人追赶,抬着昏迷不醒的师长,举着弹洞累累的军旗,乘着暮色悲壮地消失在八莫以西的森林和峡谷中。在他们身后的战场上,留下了一堆堆血肉模糊的尸体。日本人屠杀伤兵的野蛮嗥叫阵阵传来。这些悲惨景象变成一个噩梦永远留在中国士兵的记忆中。

    三天之后,东京电台宣布:战无不胜的帝国皇军在缅甸北部全歼中国王牌部队第二百师。击毙师长戴安澜,消灭该师官兵五千人,俘获枪械骡马弹药无数,云云。

    五月下旬,分散突围的第二百师官兵陆续到达中缅边境集合地点,全师仅剩不足三千人。这支遍体鳞伤的队伍抬着他们奄奄一息的师长,在缅北大山里同日本人捉迷藏。

    史载:“……全师食粮早已断绝,一位营长向当地村民寻得一碗粥糜,送与戴安澜,他仅仅喝了一口,左顾右盼,潸然泪下。”(引自《戴安澜列传》)

    五月下旬,第二百师到达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戴安澜神志突然清醒起来。他嘱部下替他整理衣冠,扶起他向北了望,并喃喃说了许多含混不清的话。有人试图告诉他,国境在东方而不是北方,但是没有用,因为他什么也听不进去。

    戴安澜回光返照。

    傍晚,一代抗日名将凋谢在缅甸的荒山丛中。时年仅三十八岁。

    无独有偶,这一天恰好是另一支中国军队新三十八师安全抵达印度边境的日子。两相对照,命运天壤之别,令人感慨系之。

    此后,第二百师残部始终抬着师长遗体,历尽千辛万苦,在中缅边境的高山峡谷和原始森林中转来转去,沿途又留下无数死难者的骸骨。一个月后,他们终于翻越高黎贡雪山进入国境,然后被游击队接应回国。

    戴安澜师长壮烈殉国的事迹在国内激起很大反响。对于执掌权柄的国民党来说,他们需要时时给民众注射兴奋剂,使民众振奋情绪,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树立一些英雄榜样来鼓舞士气,从而激发起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和壮志豪情来。对民众来说,英雄人物是他们抗战的信心和希望所在。于是经过新闻媒介和报纸的广泛宣传,戴师长的亡灵就作为抗日英雄的样板和典范受到万民景仰。

    自云南保山起,沿途各区、乡、县直至省城昆明,政府动员了数以千计的人群迎送英雄的灵柩,当地官员一律佩戴黑纱,亲往大路恭候。这样,第二百师的官兵也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英雄。这种声势浩大的仪式愈演愈烈,到了安顺、贵阳、柳州、桂林,城市万人空巷,仪仗队越摆越阔气。人们脸上喜气洋洋,全不见半点悲痛的表情。

    戴师长终于厝葬于全州。

    美国政府于当年十月由罗斯福总统向戴氏遗孀颁发国会勋章一枚。

    翌年,重庆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规模空前的追悼大会,后方各界均派代表参加。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亦撰写挽诗、词、联致哀。毛泽东挽诗云:

    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熊罴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之魂简介 >大国之魂目录 > 2.兵败野人山-孤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