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根据月儿的具体情况,我可以考虑……王总看月儿时的眼色,让人很不舒服。于老师看看月儿,月儿没有吭声。
王总热情地:月儿,你今天就可以留下了。
景:宾馆外
时:日
人:于老师,月儿
于老师:月儿,走,我们不在这里做。月儿:我,我愿意留下来。于老师:我不许你留下来。
月儿含着眼泪:于老师,你为了我的工作,辛苦奔波了多少日子了,这些日子来,你没有吃过一餐安顿的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现在终于有了机会,你又……于老师急了:月儿,这地方不适合你。月儿:只要找到工作---
于老师生气了:月儿,你是不是贪图虚荣,觉得这地方……下面的话于老师没有说出来,因为他深深了解月儿,月儿是为了让他安心,才愿意留下的。
于老师拉起月儿就走,小许在后面追着问:怎么啦,怎么啦。他们已经远去了。
于老师原地踏步的后果已经不容改变地表现出来,在我的叙述中我和老庞一开始对于老师是亲近和喜欢的,但是我和老庞一直都在被我叙述中的时间拽着往前走,现在却忽然发现了我们和于老师之间的距离,那么这个距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从一开始可能就有了,老庞说,比如说熟能生巧,这确实是个道理,问题是巧什么东西,巧了又有什么用,这个于老师不考虑。
老庞已经融进了于老师的世界了,于老师性格中的那种固执,那种不顾周边环境不管别人看法的一厢情愿,尤其是于老师对月儿的爱和关心,老庞是真的懂了。
我们还是回到当年的乡村班车上吧,当于老师炫耀着那张招干表格时,有一个乘客想拿过去看看,但是于老师不肯,不要看了吧,他说,也没有什么看头的,你不要弄脏了。拿了这个表就有用了吗?有人问。当然有用的。
那我们也去拿一张填填,就能当县委干部啦?
那不行的,于老师有点急,好像怕人家抢去什么,他说,要考试的,先是笔试,还要面试呢。噢,噢噢。
他们的表情里虽然还有一点将信将疑,但更多的已经是敬意和羡慕了,我不太清楚他们的敬意是对拿到表格的于老师的敬意,还是对即将填表格的月儿的敬意,但是乡村人的底气,这一点我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车到站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暗,现在从镇上到我们村,已经有了其他的一些交通工具,因为这条路不算太远,汽车是不必要的,有三轮的小车,都漆成红色的,可能乡间的人认为红色比较喜庆,比较吉利,村民们称它为红癞团。也有摩托车,是一些有了点钱的村民自己买的,买了就是为了做盈利性的交通工具。也有人买不起摩托车的,但是也想挣一点钱,就用自行车了,你可以往他的自行车后座上一坐,他就骑着送你回家,给他三块钱,五块钱,甚至更少一点两块钱也肯的,有时候要骑很长的路程,人家只肯给一两块钱,他们犹豫半天也会答应的。他们总是想,力气是天生的,又不用成本,不花也是白不花,这一块钱两块钱不挣就没有,挣了就有。所以他们说,好,上来吧,自行车就骑在乡间的公路上了。最后的交通工具就是我们的老相识拖拉机了,从前我们都知道,拖拉机是村里的公共财产,只有村里有什么事,才可能动用拖拉机出发,村民坐拖拉机,只是搭乘,没有谁可以专门为他开一趟拖拉机去办什么平凡琐碎的事情的。在我们村,只有于老师例外,村长经常为了于老师找对象的事情,开出拖拉机,村民们就乘机搭乘,他们说,我是托于老师的福呀,以后于老师找到了对象,讨了老婆,我们就没有这么便利了,哪知道这句话一说就说了二十年,到了后来,渐渐的他们不再说这样的话了,虽然有时候他们仍然是搭乘于老师的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