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仪式的完成
酒馆的炉火前他浑身发热,思维极其活跃。后来他想到了一个最理想的记录方法,就是再现昔日拈人鬼的场景,他抓住白发老人的手说,你还记得那时候怎么拈人鬼的吗?白发老人说,清清楚楚,怎么也忘不了。民俗学家说,那好,咱们就来拈一次人鬼感受一下吧,白发老人朗声笑起来,不行,现在不能拈人鬼了。民俗学家又去买了几瓶酒几盘肉端到老人们面前,他说,没关系的,只当是游戏,只当帮我的忙吧。据说八棵松的老人们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他们约定冬至日这天在小学校里再现拈人鬼的仪式。这是八棵松老人们的意思,他们说从前拈人鬼就是在冬至日,而小学校就是由从前的祠堂改建的。

    冬至前的气候湿润而寒冷,地上的薄雪化成了黑泥,八棵松乡村恢复了纯粹的旧貌,有农人在雪后赤脚淌进水田,抬起秋天掉落的干稻,匆匆归家。而稻草人依然站着,守望无边的冻上。

    民俗学家在村口又看见那口大缸,缸略略倾斜着,里面积起了一寸深的水。他想那肯定是雪水。他弯下腰摸了摸缸上凸现的龙凤图案,敲了敲。对自己说,“就是这口龙凤大缸。”紧接着他发现缸上的裂纹已经补好,一只只锡钉像牙齿般坚实地咬在缸缝上。民俗学家的手指被锡钉烫了一下,他四处环视,发现那个锔缸老人挑着担子走过一座坟丘,渐渐隐没了。

    “五林,”民俗学家想起五林是六十年前的人鬼,禁不住哑然失笑。他又绕着大缸走了一圈,他觉得他绕着八棵松的昔日生活走了一圈,埋葬死者的缸就在脚边随他旋转,民俗学家想像着八棵松神奇的风俗仪式,心中充满激情。

    “五林,”民俗学家将手伸进缸内,他摸到了五林的虚幻中的头盖,血肉模糊的,像海蜇向上吸浮。他甩了甩手,甩掉的只是空气,缸里只有一寸深的雪水,雪水下结着灰褐色的青苔。别的什么也没有。其实也没有幻觉,民俗学家想锔缸老人是怎么回事,他让他去找一个死人讲故事,这种玩笑对民俗研究是无益有害的。民俗学家又看看刚才伸进缸里的手指.手指上也没有什么,五根手指苍白失血,主要跟天气和他的贫血症有关。

    八棵松在冬至这一天重演了拈人鬼的仪式,参加者有一些是自发前来的老人们,而民俗学家通过村委会找来了更多的八棵松村民,他要求仪式具有逼真的效果,他说若能回到六十年前则更好。

    祭桌是用学校的课桌拼起来的,在上场上摆了一长条,桌上点了许多蜡烛,还有几盘鱼肉干果供品。比较麻烦的是那些锡箔元宝,八棵松村有三百多人,意味着桌上要堆三百多个锡箔元宝,所以冬至这一天民俗学家帮着老人们一起叠了好多元宝。最后他用红墨水在其中一张锡箔上画好了鬼符,交给德高望重的白发老人。他看着白发老人把那张鬼符叠成最普通的元宝,摔进元室堆里,然后由四个人背对元宝堆,同时搅动银光闪闪的元宝堆。最后民俗学家看见三百多只元宝排成了龙阵,从祭桌的一端蜿蜒至另一端,它们肃默地与人群对峙着。

    拈人鬼的队列也是一条龙阵,他们缓缓地向祭桌移动,每人抓起一只元宝,交给白发老人,老人拆开元宝,把它摊在手心上,这个过程显得庄严漫长。八棵松人注视着白发老人,等待他把某一纸锡箔举过头顶,等待他说出一句话:鬼,鬼在这里。

    民俗学家排在队伍的靠末端,他一边随人流向祭桌移动,一边观察着前面的动静。一个又一个八棵松人顺利地通过白发老人的手臂,人鬼迟迟未出现。民俗学家脑子里闪现过某个念头,但他想这种结局未免太戏剧化了。民俗学家摇了摇头,慢慢地走到祭桌前面:他像所有八棵松人一样,信手拈起一只元宝,剩下的元室已经不多了,但他必须信手拈起一只。他朝白发老人走过来,看见老人的长髯上散着星星点点的雪光。老人的手伸出来迎向他,那只手上也沾着银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少年血简介 >少年血目录 > 仪式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