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三八 课内和课外
日记之类。当然,规定要实事求是,不可超过学生力之所能及。

    (3)还要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一班几十个学生,以语文程度和语文兴趣为尺度排队,可能多数排在中间,少数排在两端;两端,一端高,一端低。高,胃口大,消化快,自然要多吃;低的相反,要少吃。为了适应不同的情况,讲,以及读写的要求,都要有分别。这种类似旧时代学塾的教法,教师自然要多费力;不过为了对症下药,有成效,也只得勉为其难。

    (4)多创造、多利用读写的机会。这方面的办法,有些是固定的,更多是随机的,说也说不尽。比如可以协助学生成立读书会,办墙报,这是固定的。随机,机无限,比如同学生一起逛大街,听见路旁一个人形容热闹说,“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李后主《望江南》词里的句子,李后主作皇帝不成,词却写得好,愿意读,可以找来看看,专集有什么本子,选本可用什么。写的机会也多得很,比如报刊征文,可以鼓励他们写了应征;甚至班上有什么事需要教师写个通知,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某学生代办,等等。

    (5)同学生多接触、多交谈,在接触和交谈中建立共读共写、并肩前进的友情。这方面的活动很重要,因为,如果处理得当,一切教学要求都可以在这种过程中完成;尤其是读写兴趣,在这种活动中培养总是比较容易。记得当年读英国归纳逻辑大师穆勒(严复译名)的自传,书中记他小时候随着老穆勒散步闲谈的情况,老的问他对于某种道理的看法,他说:“爸爸怎么看?”老的说:“你不要听我的,我的可能不对。”又一次,他已经将近成年,老的问他某期刊登的评论老的政论的文章,他看过没有。他说看过。老的问他的意见,他说有几点他觉得不对。老的说:“我很忙,那你替我写一篇反驳文章吧。”我一直觉得,穆勒的成就,有不少是从闲谈中受的引导启发来的。这种情境,如果能够移用于语文课,不是很好吗?

    上面说了不少要这样做,要那样做,似乎完全没有顾及教师的负担。如果真是超过教师力之所能及,那我说的就是离开讲台之后的风凉话,成为《画梦录》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语文课,如果想教好,学生学通,至少由我看,不画个梦又实在不成。那么,不得已,只好把前面说过的话再说一遍,勉为其难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作文杂谈简介 >作文杂谈目录 > 三八 课内和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