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在文革浩劫中
    1963年12月23日,是茅盾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日子!

    在前一天,茅盾接到全国文联通知,说有重要文件传达。什么重要文件,通知里没有说。

    23日上午,茅盾准时出席中国文联召开的所属各协会负责人联席会议。

    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传达了毛泽东12月12日在看了中宣部文艺处编写打印的《文艺汇报》后有关文艺工作的一个批示:

    “各种文艺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地抓起来。“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毛泽东的批示,在当时气氛下,显然是至高无上的。茅盾在会上听了这个批示,如坐针毡,如临深渊,他感到惧怕,更感到委屈。十多年来,为新生的共和国文化建设,呕心沥血,放弃自己的创作,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为中外文化交流,为培养新中国的作家群,为指导群众文化,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茅盾几乎都是不遗余力的,现在竟然成了“死人”?茅盾内心陷入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但茅盾没有在会上表现出来,表情冷冷地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林默涵传达。传达完了,散会了,他又默默地走出会场,临别,和周扬、林默涵、邵荃麟握了握手,上了汽车,一言不发,就回家去。

    本来就常常失眠,靠安眠药度日的茅盾,这天,加倍的安眠药仍然难以入睡,他从大风大浪中过来了,他优虑的,倒不是自己个人荣辱进退,而是中国的文化事业,也更担心中国文艺界的一场风暴的到来,又会损失一批人啊。

    过了几天,1964年元旦到了,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以中央名义召开了文艺界座谈会,茅盾也去了,坐在那边,静静地听这几位中央领导讲话,中央要求文艺界对照毛泽东的批示,整风、检查。

    于是,文艺界又开始无休止的会议、检查、揭发、批判。在揭发批判中,茅盾、邵荃麟等1962年8月在大连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被定为黑会,硬把“资产阶级的文学主张”和“写中间人物论”两顶帽子,套在“大连会议”头上,对此,茅盾没有辩解,而是用沉默来对付那些无限上纲的批判,他觉得自己在大连会议上的讲话发言,尽管是前年的事,但仍没有错。经过半年多对照批示的整风、批判、揭发之后,196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揭发出来的问题,整理了一份向党中央报告的材料。6月27日,毛泽东看了这份题为《中央宣传部关于全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整风情况报告》的材料后,又作了第二个批示,周扬、林默涵又郑重地传达了这个批示:

    “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这个批示连同去年12月的那个批示,后来史称“两个批示”。这两个批示,对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茅盾来说,不啻是一记闷棍,所有的责任,罪恶都往这位大作家身上套。

    茅盾在沉默中,悄悄地作着挨整的准备,一篇评论《南方日报》上杜埃的《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传简介 >茅盾传目录 > 第三十二章 在文革浩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