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书评
个美丽的词(她在《毁》里面说,“‘毁’是一个和拼图一样曲折好看的字”,在我看来,“颓废”也是这样一个曲折好看的词,她也应该喜欢的吧。)……当然我举出这么多看似无聊罗嗦的例子并不是想证明我对张悦然有多么的熟知,我只是想说,她的爱好和倾向,她的生活和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代人,出生于80年代的这一代人。

    对于这一代人,人们似乎习惯于以俯视的姿态去苛责而远非以平等的融入的方式去理解。他们成长于很物质化很混乱很多尘埃的环境,过早地了解了许多很世俗很为纯洁高贵的他们所疑惑的事情。人们焦虑于他们的早熟他们的任性他们的狂放他们挣脱一切束缚的强烈欲望,他们正处于青春飞扬活力四射的年龄,然而他们过早的有了忧伤和颓废,他们的梦想染上了淡淡的灰色的影子。张悦然的文字记录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情——是的,是一种心情,少年成长中敏感忧愁的心情。张悦然说,“其实我只是在长大,只是长大的过程太平淡和乏味了,所以我无端的忧愁。”这个时期的他们是叛逆的,他们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遭遇到的一切使他们拒绝相信现实,抵制所有被世俗确定了的常规,但是他们又找不到可以依托的对象,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就不可避免的表现为自傲而自卑,敏感而脆弱,锋利而抑郁,茫然而天真。这些矛盾在他们身上冲突着,也艰难地融合着。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会强烈的感受到它们传达出来的紧张和不安和它们产生的洞穿人心的透视力。

    我们读到的是一些绝对称不上圆滑的文字,像他们的青春一样有楞有角,敏感而犀利。他们富于幻想而且自恋,所以他们更多的喜欢潜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审视自身与外界的不协调和他们在这种不协调之中不可避免的失望和忧伤。他们需要一个图腾来寄放他们无暇的高贵的热情,于是他们选择了爱情。张悦然的笔下,几乎写的全是爱情,是少女时期忧郁而纯洁的爱情。这些爱情在他们看来,高贵无比,同时也单薄并且脆弱。我们可以看到,张悦然笔下的爱情总是沾染着浓浓的悲剧气氛,《毁》里坚守着作为爱情象征的钞票的天使;《黑猫不睡》里横亘在“我”和晨木之间的黑猫;《葵花1890》里为爱情而像小人鱼一样献身的葵花;《桃花救赎》里不堪一击的爱情和友情;《残食》里被贪婪所噬的爱情……这些美丽却残酷的爱情,都有着令人心动的开端,那或许是始于天真盲目的崇拜或者是温柔的怜惜,过程却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这单纯的爱情,使它变得粗砺,使它锋利的边角残酷地划伤年轻的心。他们的心中因为这些而有了一个很空洞很晦暗的洞穴,他们在拼命地用记忆中的温暖去填补它,但同时残酷的心事也被投掷了进去。

    就我个人看来,《毁》是最能代表张悦然的这种风格的作品了,在作者近乎呓语的叙述中流淌着一条阴郁无声的河流。它写的是“天使”和一个女孩之间“毁”一样的爱情。“天使”是纯澈的,温情的也是抑郁的,病态的;“我”是一个梦想着最高贵最干净最浪漫的爱的女孩,等待着天使来救赎她的爱情。他们相遇了,相爱了,很单纯的爱,甚至一直没有彼此的联系方式,但却总是在某一刻心有灵犀地相遇。这段爱情几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以悲剧结束,因为这双方都是那种可以飞蛾扑火般绝望地投向爱情的人——“让我们相爱,否则死。……这样不留余地的话,锋利可是充满诱惑。”作为背景的教堂为这段爱情也蒙上了忧伤的气氛,“那枚锐利的针(教堂的尖顶)刺透了俯身探看的天使的皮肤,天使在流血。”结局很仓促很简单也很悲凉:“天使”为了保存那张写有“我”的电话号码的钞票而被出租车司机杀死。这是一个美丽忧伤也很高贵的爱情故事,语言是简洁的,犀利的,密实的,读起来让人压抑并且感动,这种感动不是铺天盖地的,而是一点一点的渗进你的身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葵花走失在1890简介 >葵花走失在1890目录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