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手。
嵋有些累了,慢慢下坡。觉得有什么跟着,回头见是柳,它轻轻摇着尾巴,脸上的表情极温顺,似乎
在问:“让我送一程?”
嵋摸摸它,和它并排走。不知不觉转了弯,走到村子另一面,只见一条大河,从远处奔腾而来,便是
龙江了,河水与芒河的气势大不相同。稍往下有一块白色大石,如同一条船,石旁榛莽纠结。这里很少人到,在夏日的晴空下令人生苍凉之感。柳忽然向后退,然后猛地纵身一跳,抓住一只从草丛飞起的鸟,便要大嚼。嵋说:“柳,你这样野蛮。”柳来不及看她,且对付眼前的食物。嵋不愿看,转身跑下坡自回家去。
嵋在家门口正遇见孟弗之从城里回来,便跑过去接爹爹手里的伞,“爹爹,今天这么早。”“发米了。”弗之说。果然一个挑夫挑着一担米,跟着他。这一担米是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发给教师们的。米不知在仓里放了多久,已经发霉,呈红色,然而有米吃总是好的。
碧初正在敞间择菜。弗之见她面容憔悴,整个人像是干了许多,心中难过,忽然记起贺铸的一句词,“更几曾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马上将“更几曾”改为“待几时”,待几时?谁也不知道。
他看着眼前的米。嵋已经俯在箩筐旁捡出好几条肥大的肉虫,一面说:“爹爹,我今天在落盐坡看见两个犹太人,他们姓米,大米的米。”弗之道:“听说是搬来了一家德国人,原来做过驻青岛领事。”“那位先生说山东话”嵋证实。“他们还有一条很大的狗,名字叫柳,名实不相符。”弗之想了一想,说:“那大概是德语狮子的发音。纳粹上台以后,从一九三三年实行排犹政策,一九三五年停止犹太人的公民权。人说有家难回,有国难投,他们没有国,没有家,简直是无处可去啊。有些国家惧怕纳粹,也不容他们往下。我们不一样,中国的土地上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
“我们到底是生活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碧初抓过一把米,让米粒顺指缝流下,“米,到底不是糠啊。”
弗之也抓起一把米,米虫在蠕动。他就用这米,养活自己的妻儿,暗想,赶集时,无论如何要买一两斤好米,给碧初煮粥用。
第二节
龙尾村街口外,沿着芒河,有一片松林,树间空地很多,上有枝叶遮盖,形成一片天然的棚子。这就是历来附近村庄赶集的地方,云南话称为赶街子。七天两头赶,隔五天赶一次。到了集期,各村的人提筐挑担都到这里。有卖的,有买的,有不买不卖只逛的。粮食以米和豆子的种类最多,肉类则牛马猪羊俱全,禽蛋蔬菜,水果干果,还有一担担木柴、一挂挂松毛、一堆堆焦炭,以及针头线脑、小梳子、小镜子,各种生活日用品摆满了松林。当时物价在涨,但还不到飞涨的地步。有敌机来,人们抬头看看,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心里恨一句,谁能挡得住我们过日子!
大学的人已有好几家在集上出现。几个人在买松毛、木柴和炭,炭堆一块块一层层整齐地摆着,好像不是燃料,而是什么艺术品。若说艺术品也有两三个摊子,席地摆着几块石头,旧盆旧碗,也有粗糙的小件玉器。在这“文物”摊前站着一对青年夫妇,在低声讨论什么,正是钱明经和郑惠枌。
钱明经拿着一个铜板大的玉环,说要送给惠枌惠枌冷冷地说:“要添项目还得谈判。”明经讪讪地放回去。原来他们来赶集,是明经刻意安排的,好让人知道他们没有大矛盾。他知道惠枌识大体,能替他遮掩,心里有些感激,想讨好,也为了让人看着是一对和美夫妻拿着玉环讨论。他反正随时准备碰钉子,并不在意。
不远处李涟一家人走到青菜挑子前站住。李家人出动时,总是金士珍牵了两个孩子走在前面,李涟勉强地跟着,倒也不太落后。这是一挑芥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