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相关书评如果文学不是“上升”的艺术
数quot;。沉默,不说话。

    可是,他们真的不说话吗?

    当quot;说话quot;这个词换成quot;表述quot;、quot;表达quot;、quot;叙述quot;的时候,似乎就有理由把他们描述成quot;沉默quot;的了。也就是说,虽然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说话够不上quot;表述quot;、quot;表达quot;、quot;叙述quot;的程度,他们的说话不quot;规范quot;,没有太大的quot;意义quot;和quot;价值quot;。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他们的话不是话。

    那么,谁的什么样的话才算是话?是谁怎么规定了什么样的说话才quot;规范quot;,才有quot;意义quot;和quot;价值quot;,才够格称得上是quot;表述quot;、quot;表达quot;、quot;叙述quot;?

    关于表达的权力机制在漫长的历史中被建构起来,并且不断地被建构着、调整着、巩固着。在这一整套复杂的大系统中,文学更是通过对其quot;特殊性quot;的强调,被视为非同一般quot;表述quot;、quot;表达quot;、quot;叙述quot;的话语,只有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可能掌握和使用这套话语。越是强调quot;特殊性quot;,它的排斥性就越强;排斥性越强,quot;特殊性quot;也就越突出。文学为什么总是喜欢讨论quot;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quot;之类的问题呢?其中的一个秘密就藏在这里。

    我想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它打破了那种农民不会说话、只能由别人代他们说话的假设,让一个到城里打工的妇女直接开口。这一开口,就滔滔不绝,神色飞扬。她讲现实境遇、留存在个人记忆中的历史、村庄的人与事、当地的风俗和事物,散漫无际,却也像流水和风一样,浑然天成。文人作文,师法流水和风,quot;随时随处加以爱抚,好像水遇见可飘荡的水草要使他飘荡几下,风遇见能叫号的窍穴要使他叫号几声,可是他依然若无其事地流过去吹过去,继续他向着海以及空气稀薄处去的行程。quot;(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序》)真正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文人,恐怕少而又少;不是文人的木珍,倒庶几近之。她不是文人,不要作文;她开口说话,也并不关心quot;规范quot;、quot;意义quot;和quot;价值quot;,她本就是闲聊而已。

    闲聊而且是妇女闲聊,东家长西家短,陈谷子烂芝麻,柴米油盐酱醋茶,养猪贩牛生孩子,说出来就被风吹走了;林白却把它们整理成文字,而且要让这样粗俗的东西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这不是冒犯么?这当然是冒犯。把自己封闭在quot;特殊性quot;的圈子里反刍着优越感和艺术性的文学,太需要冒犯了。如果能够冒犯出一个缺口,连通真切的生活和辽阔的世界,那就太好了。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我并不能举出几部当代作品来,使我能够像读时那样真切地贴近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以各种各样方式活着的人的心--虽然木珍们并没有直接讲述他们的心灵史;我也并不能找出几部作品来,像木珍的闲聊那样朴素、自由、鲜活。木珍说话,我们没见她的样子,但从她的讲述里就看得出是眉飞色舞;当今文学的叙述,唉,如果该达到眉飞色舞的状态就能够达到眉飞色舞的状态,那我们的文学就会有魅力得多。

    2004年9月2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妇女闲聊录简介 >妇女闲聊录目录 > 相关书评如果文学不是“上升”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