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婵说:一个孩子太少(1)
好,想试试,就顺口问了价钱,全婵这边会笑眯眯地说:先试吧,合适了,价钱好商量。顾客也就不好继续问了,只认认真真地试穿起来了。只要能试上,服装卖出的机会就多了。不合适,什么也就不说了,合适的话,就不由得动了要买的心,会认真地与全婵围着价钱周旋起来。怎么着,全婵都是能把价钱先往高叫,尽量往高的叫。她很会看人行事,因人起价。看顾客像个不在乎花钱的或是爱穿衣打扮的,起价就向高了说;看顾客是节省的却又对试穿的服装爱恋不舍的,起价就说低一些。为挣钱,全婵的嘴巴跟着脑子一起越变越灵活,她说得有激情,见真情的,牵起顾客的手就能走起来,你说,她能赚不到顾客的钱吗?
卞金荣是月月、年年看到了老婆的“好”了。服装没有固定的价格,挣起来是无底洞,不像面馆,每碗面每个烧饼每个小菜等都是固定定价,每个月挣到的钱基本都是不相上下的。全婵能叫敢要价的,这使她服装店每个月净赚到的钱都是比面馆多一倍、两倍的。挣得再多,也都是存在了家里的一张存折上,不分功劳的。存折上的钱是比以前涨得速度快了许多,三年后,他们就有了三万多的积蓄。卞金荣就准备将面馆变餐馆了,而且比原来设想的再大些也没关系,因为,钱是够了。
最后,卞金荣真是租了一个比原来设想中大半倍的门面,门面在市中心的一条餐饮街上。这条街叫餐饮街,并不是一条街上都是餐饮馆。这条街不过集中了本市最有名的几个餐馆,有国营、私营、集体的,无论什么形式,那些餐馆或有气派或有年头了。它们并不是各个挨着的,中间夹杂了一些门市部或体育、服装、日杂专卖店。卞金荣租赁的门面,原来是一家集体企业,以经营包子、饺子、面条、黏团子为主的小吃店,在这条街上的餐馆中属于“贫民阶层”,但它的价格却不是贫民阶层的价格,比同类小吃店里的饺子、包子、面条、黏团子,价钱都要贵些,贵也是为养这个门面的。但老百姓不买它的账,吃这样的小吃就到更便宜的小吃店吃了。这家餐馆开了一年,就亏得经营不下去了。他们的失败提醒了卞金荣,他原来打算扩大了门面后,去经营川菜,接手后,主意就变了。他想,来这条街上餐馆吃饭的人,吃什么口味就到这里有名气的相应口味的餐馆了,他新来的,谁会认他的牌子啊;再说他也比不过人家早就扎下根基位置的。他要经营,就要经营与这里餐馆风格不一样,还要比他们便宜的饭菜,那样才会与他们有一争。照着这个思路,他立即就有了个惊喜的策划,他要开一个大众风味大众价格的餐馆,餐馆的所有菜肴都是人们日常熟悉的口味,是在日常的基础上加工得再好吃些的,那样的话,一定会有人缘。
卞金荣给餐馆取名“合众菜馆”。“合众”顾名思义,就是要迎合大众的。他招聘的厨师,方法独特,并不要求其一定要有专业厨师考级证书,只要他能做出十道拿手的大众菜肴就行。考核办法是现做现品尝的,品尝是由卞金荣全权感觉了。经过选拔,他聘了四个厨师,他们每个人拿手的十道好菜,就被编列进菜谱。凉菜单列,与一般餐馆的大同小异;一般精于热炒的师傅,自然也会调拌凉菜的。无论凉菜与热菜,价钱都比同类餐馆偏低。为了叫顾客熟知菜价,卞金荣叫小工买来红布,裁剪出四十个一尺长的条幅,然后请人用毛笔在每个条幅上写出一种热菜的名称和价钱,再将条幅密密匝匝地悬挂在餐馆门前的玻璃窗户上,这是一个绝妙的创意。一排排菜谱“彩旗”,引人注目,透过窗户,招徕着过路人,令他们不由得就驻足下来。那菜名叫人垂涎,那低价位,叫正空腹的人没有犹豫,不含糊地就走进了“合众”。满意的味道,叫他们迈出“合众”的门之后,不禁交口赞扬。之后,他们想念,想来就来了。不仅如此,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合众”四处宣扬,“合众”的顾客就源源不断了。“合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