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生活-2
大宋,叫他报东北小吃。大宋搔搔头说:“咱那有啥呢?让咱琢磨琢磨。要么锅贴试试?”
大家都说不行,说饭店菜谱里就有锅贴。
大宋一本正经的说:“那可不是啥正宗的锅贴。”
张沪生说:“锅贴不能算是东北小吃,你们那边哪里都有锅贴,说不定还是上海的生煎馒头养的呢。”
大宋慢悠悠的说:“谁养谁啊?你张沪生是上海养的,不等于说咱锅贴也是上海养的呀?”
张沪生摇摇手说:“好了,我不跟你吵。当年计划生育没搞好,东北的锅贴跑到上海来养了生煎馒头,还养了我张沪生。可以了吧?”
大宋点了点头:“可以了。”
大家又笑,又起哄叫老叶报台湾小吃。
老叶说:“台湾小吃啦,你做不地道。广东小吃啦,你连碰都不要碰。不管哪一家中国堂吃店里的头台点心,都有广式点心。台湾小吃也有啊,城里就有一家嘛,是不是?”
大家异口同声:“是啦----”
大师傅老马一直笑而不语,等散会后,他对老金说:“小吃搞的太多,会不会冲淡了大菜?”
老金说:“没事情,我们好好挑一些小吃,不会影响大菜。就像我们工厂里,有国营工人,有集体工,还有临时工,都在一个厂里。”
林长乐插了一句:“依舅,就怕备料麻烦。”
老金说:“我想好了。有的现成的,放在冰柜里,一礼拜两礼拜没事情。顾客点了,我们马上就可以做了。备料麻烦的,我们可以在菜谱上说明一下,要提前订约的,顾客订了,我们再去备料。”
林长乐说:“那多麻烦。”
老金说:“麻烦才有钱赚。”
老马说:“长乐,听老板的。”
不久,“听雨楼”隆重推出地方小吃,美名为“家门口小吃”,菜谱上列出了三十几种小吃,包括了大江南北各地风味。这一招果然灵,每天顾客明显增多,特别是周末,中国人携老带幼,全家出动,前来品尝小吃。饭店大堂爆满,门口竞排起长队。美国人又惊又奇,他们往往有一种简单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人排队,就认定好吃,于是也跟着排队。而且美国人排队极有耐心,不急不躁。
大唐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听着温馨小雨,品着家乡风味——“听雨楼”的“家门口小吃”融化你的乡愁》,他浑身解数,极尽溢美之词,把消息报道写的近似抒情散文。文章登在大纽约地区的各种中文报纸上,又发给周围几个大学的学生网页,这样一来,顾客更多了,有的竟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远道而来。而且外卖也越来越多。学生们聚会,专门来订“家门口小吃”。金城高兴坏了,嘴里不停的夸奖:“依爸厉害啊!”周末大忙的时候,他还要回“听雨楼”帮忙。
这一阵下来,“听雨楼”的小吃竟占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还有一些顾客打电话来,报来自己家乡的小吃品种,问他们能不能特做。金城专门跑到唐人街职业介绍所,高薪请了一位技术全面的小吃师傅,扩大了一批小吃品种,并使原来的小吃做得更地道。小吃风味形成大气候,反把大菜特色掩盖起来。
这天,老叶向老金献计,建议周末两天专门做小吃自动餐,和大菜区别开来,这样便于管理,节省人工。老金觉得很有道理,不久就做了调整。开张那天,就爆出满堂彩。当地的18号电视台还到现场采访,主持人请戴安娜介绍,戴安娜口齿伶俐,逐一介绍小吃品种,讲了半个多小时,风头盖过了主持人。当晚电视里足足播了二十分钟,老金高兴得躲在小房间,解开领带不停的笑,然后把戴安娜叫进小房间,塞给她一个红包。戴安娜很意外,抓着红包,含情脉脉盯着老金。
次日,老叶告诉老金:“人家戴安娜说你很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