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九十一章
197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邓小平主持完军委的一个会议后,乘车从西郊回中南海见毛泽东。看着车窗外白热的盛夏中严肃而又紧张的街道,他觉得中国正在变得有了秩序。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大字报海洋、红卫兵浪潮自然早已不见了,“批林批孔”运动的锣鼓也不那么高昂了,现在是“全面整顿”的声音。
他翻了一下放在车座位上的几张《人民日报》,这些报纸虽然还在张春桥、姚文元的控制下,却也不得不经常出现“三项指示为纲”的大标题。毛泽东做过关于学习理论问题的指示,又做了要安定团结的指示,也做了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他将毛泽东这三个指示合在一起,叫做“三项指示为纲”。在这面旗帜下,今年以来,他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整顿工业,整顿农业,整顿交通,整顿军队,整顿科技和教育。铁路秩序的混乱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问题,他选择铁路运输作为突破口,召开了全国会议,发布了重要文件,对几个“老大难”的铁路局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将坏人抓了起来,将软弱的干部调离,召开万人乃至十万人大会,落实“整顿”的战略,全国铁路由半瘫痪状态焕然一新。此后,他又将铁路整顿的经验和威风移师各个领域,真有些摧枯拉朽、攻无不克的感觉。他对自己感到满意。
每当他率领中央领导成员走进一个又一个全国性会议,接见参加会议的各省市领导干部时,他照例是在热烈的掌声中也简单地鼓鼓掌,表示接受了大家的欢迎,随后当仁不让地在主席台上就座,目光炯炯地看着台下,挥手做出声色俱厉的讲话。他绝不高谈阔论,也绝不温文尔雅。他的风格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钢铁公司”。多少年在军队,部下们就惧怕他的严厉,现在整顿纲纪以“严”为本,他更是毫不留情。他不要阿谀奉迎的面孔,他要说一不二地执行命令。他的每一句话都不容含糊,都是果断的结论,不容商讨的指示。
当他看着会场中一张张被震慑的面孔时,惟嫌他们的反应还不够强烈。他知道自己正携带着一个势力重返中国政治舞台,有一种千军万马跟着他浩浩荡荡前进的感觉。做事就要有势,有气势,有阵势,有态势,才可能扭转局势。他的个子矮,每当在高个子的簇拥下走进一个个会场时,所有的人都会给他空开足够的宽度。他以严厉的表情、坚定的声音和说一不二的手势将高个子们笼罩在自己的权威之下,就像这白热化的夏日阳光一样,毫不留情地照亮广大空间。
自古以来慈不掌兵,赏罚分明方能令行禁止,令行禁止才有权威,有了权威便可以更加令行禁止。因为个子矮,反而从小造成了他不服天不服地的好强性格,他就是要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将中国整顿出一个样子,给全党看,给全军看,给全国看,也给毛泽东看。一个国家看着很大,千头万绪很难弄,其实,只要大权在手,抓住关键,以坚强手段去处置,立刻会牵一动百,扭转全局。撤掉一个软弱无能的干部,他常常眼都不眨一下。对一个强有力的干部委以重任,他又一分钟都不迟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尚方宝剑交给他们,让他们全力去干,然后静待捷报,论功行赏。
汽车开到中南海新华门了,他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还早一些,便让车往前开到天安门,绕一圈再回来。小轿车环绕天安门广场行驶着,先过人民大会堂,又过前门箭楼,弯过来再过历史博物馆,最后过天安门城楼。看到宽阔而整肃的天安门广场,他同样体会到在今年以来展开的全国性整顿造成的一统天下的气氛,天安门广场同样也在这种气氛之中。想到外电评价1975年的中国是“邓小平年”,他面无表情,眼睛都不眨动。外电评价他“东山再起,创造了政治奇迹”,他也不过转动了一下头部而已。他从来不为这些谰言动心,他就是那种所谓“软硬不吃”的人。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