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地倒在了床上。
天已不那么火热了,时令已到了这年九月,毛藏高原此时已有了凉意,微风吹来,十分的惬意。几片云从远处悠悠然飘过来,一片正好罩在秦雨头上,凉意顿时变成了痛快。
秦雨抬起头,看见有鹰从天上掠过,那是“疾风”,秦雨认得的。毛藏高原上青年洛巴的鹰。秦雨手舞足蹈,冲“疾风”兴奋地喊了几嗓子,回过身来,跟身后同事说:“只要一到草原,心立马就辽阔起来。”同事不大赞同这观念,他们没有草原上生活或工作的经历,感觉不到,他们觉得这样的草原一点没有诗意,哪有草原的样子嘛。还有传说中的雪线,哪有?他们宁肯守在省城,也不愿到这穷乡僻壤来。
秦雨兴奋了一阵,见没人响应,落落寡欢地往前去了。其他人怪模怪样看着他,目光里尽是不可思议。
走着走着,秦雨忽然看见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显然是青年洛巴,他的样子非常独特,不管在哪,都能一眼认出。可洛巴边上那女的是谁?女的留一头长发,披散下来,垂在半腰间,飘逸中带着朦胧,给人一种飞的感觉。长长的衬衫裹着大半个身子,一看就不是草原上的。她是谁呢,秦雨这么想着,步子慢下来。
跟秦雨一同来的,有他的助手常健,年龄比他小一岁,进中心的时间也比秦雨晚,以前在黄河边上一个水文站工作,被苗玉兰发现,视为人才,通过关系调进了中心。还有一位是号称“书呆子”的郭子洋,华东水院研究生,郭子洋平常不大爱说话,老是沉在某个问题的思考中,对周围事物反应很慢,在中心又被人叫作“木头”。不过这根“木头”一旦发声,又控制不住,非跟你争个你死我活。中心几次项目讨论会,别人都一片声通过,独独这个郭子洋,非要揪住某些问题,穷追到底,惹得副主任苗玉兰很恼火。这次下来,苗玉兰本不打算让郭子洋一同前往,可偏巧最近事情多,中心人手忙不过来,只好让郭子洋也参加。不过苗玉兰再三叮嘱秦雨,郭子洋只负责数据采集,至于数据怎么运用,报告怎么出,跟他没关系。
“不能让这根木头坏事。”这是苗玉兰的原话。
“这个课题副省长极其重视,我们一定要拿出一份让副省长满意的课题报告来。”这句话苗玉兰强调了不下五遍。当然,苗玉兰也清楚自己的女婿是怎样一个人,这个人某种程度上比那根不可雕的“木头”好不到哪里。苗玉兰既希望自己的女婿早出成果,早引起方方面面尤其副省长的重视,又怕女婿不领情,弄一锅烂了的饺子给她吃,一咬牙,将中心的专业权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字号专家老叶也派来了。
老叶马上要退下去了,年龄到了,下个月就办退休手续。以前老叶也是个满身是刺的人物,跟秦继舟差不多,凡事只认死理,不跟任何人讲任何关系,尤其将“学术”两个字,看得格外重。但现在老叶不一样了,尤其苗玉兰通过特殊关系,将老叶的儿子、儿媳双双从一家快要倒闭的国企调进省里某部门后,老叶不只是专业态度发生了大的变化,人生理念更是发生了变化。老叶近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活了大辈子,快退休才活明白。
活明白的老叶一路总是微笑,不管秦雨他们说什么,争论还是激辩,抑或互相之间开玩笑,他都报以长者的微笑,让人有一种他已超然于世外的幻觉。这阵子,老叶正盯着草原上一伙“笨波”看得有滋有味。这些“笨波”活动已有段时日了,领头的正是跟路波关系很要好的于干头和五羊。因为持续不断的干旱给整个流域的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了灾难,省里拿出一笔数额不小的钱,用于救济救灾。副省长黄国华同时要求市、县也要拿出相应资金来,用于解决目前流域群众的生活问题。可是副省长回去有些日子了,这些钱还没发到群众手里,有传言说,市委书记吴天亮不但不积极响应副省长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