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破坏李斌良心情的是一篇文章,一篇发表在《湖州晚报》上的文章。是何世中先看到,然后拿到他面前的。
他迅速地看了一遍,原来,文章写的是他——李斌良。
可是,写这篇文章的记者不是韩峰,韩峰的采访报道发表在《奉春日报》上,经过了李斌良的审核同意才发表的,没有什么刺激人的东西,所以,反响也不是很大。可是,这篇发表在省城《湖州晚报》上的文章就不同了,它是一个叫江南的记者写的,文章也不是采访报道,而是借题发挥,在韩峰采访的基础上进行引申,文章用相当大的篇幅回顾了李斌良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侦破江泉市原市长魏民雇凶杀人案(见拙作《黑白道》)、高考集体舞弊案(见拙作《黑白道3:渗透》)以及在山阳侦破的县领导亲人被害案(见拙作《黑白道2:暗算》)等,他把这些案件联系起来,得出了李斌良是“腐败和黑恶势力的克星”的结论。文章结尾,还饶有深意地写着,“这次,他破例地跨地市调奉春任公安分局局长,不知什么样的考验等着他。但是,他刚刚上任,就遭到凶手的伏击,尽管案件还在侦破中,但是这仍然使我们感到某种‘挑战’的意味。我们相信,他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迎接挑战,一定会在奉春留下自己的印迹。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对他的未来表示关注,让我们拭目以待,并为他祈祷和祝福吧”。
署名是“江南”。
何政委:“你是什么时候接受这个记者采访的?”
李斌良:“什么时候也没有,我根本就没见过他。”
何政委:“那,他是通过电话采访的?”
李斌良:“没有啊!我从没跟他通过话,我根本就没接受过他的采访。”
何世中:“那么,你认识他?”
李斌良:“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何世中:“这就奇怪了……难道,他认识你?”
“这……我不认识他,他怎么会认识我?”
“那不一定。当年,你破过那么多有影响的大案,肯定有很多记者采访过你,这个记者或许就是其中之一,不然,他怎么对你的过去了解得那么清楚?”
有道理,过去几年,确实有不少记者采访过自己,可是,这个江南怎么没有印象呢?
“或许,这是个笔名。”
对,有这个可能,那么,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他想干什么呢?
李斌良又浏览了一遍文章。实事求是地说,文章倒没有什么严重失实的地方,也没有恶意,从语气上可以感觉到,他甚至对自己充满了关怀,而且也是欣赏自己的。但是,客观效果就难说了。这篇文章很容易让读者对自己形成“神探”的印象,尤其是“腐败和黑恶势力的克星”的称号,更会使人产生联想。自己只是个警察,是个基层的公安局长,不是纪检书记,也不是检察长,破的那几起案件,只不过是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得不全力查清,哪能承担起这种称号呢?所以,它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压力。普通读者倒不必担心,他们也就是议论议论,对自己抱一些希望,没准儿,还会有人因此写什么举报揭发信什么的,重要的是它在特定阶层的影响,特别是上级领导怎么看?市委、市政府领导怎么看?市局领导怎么看?同行怎么看?还有那些对“腐败和黑恶势力的克星”字眼敏感的人怎么看?或许,他们还以为是自己授意记者这么写的,是为了宣传炒作自己。
可是,你心里清楚,这不是你的风格,这个记者根本没和你沟通过,不知从哪儿挖掘出这些材料就写了出来。也许,他真的没有什么恶意,可客观效果肯定不会太美妙。
因此,李斌良很是生气,他问何世中:“何政委,你觉得,这篇文章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
何世中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