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
星期天,埃米尔来到教堂里,坐在了一位身着轻薄连衣裙的女士后面。女士起身时,裙子夹在了两股之间。这时,平日里乐于助人的埃米尔替她把裙子拉了出来,结果女士转身赏了埃米尔一个大耳光。接下去的那个星期天,他又坐到那位女士身后,结果起身时竟发生了同样的状况。不过这次埃米尔选择了旁观,上次已经得到教训了!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也发现了裙子的问题,便伸手解决了裙子的窘相。可埃米尔知道那位女士不愿如此,便又把裙子塞回了原处。只见那位愤怒的女士气白了脸,转过身又赏了我们乐于助人的埃米尔一击,这一击打得都能载入史册了。
如果我猜得没错,读完上面这个故事您准会哈哈大笑,我也一样。类似的笑话之所以好笑,不仅因为其中的幽默,还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第一,您也许会问,为什么有的笑话好笑,而有的就不好笑呢?第二个则是个比较基础的问题:人为什么会笑?我觉得第二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好好思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什么是笑?我们为什么会笑?
对科学术语感兴趣的人,会把笑描述成一种综合起来的动作,由十二个部分组成。
从张开嘴巴,嘴角上扬,发出一种特有的声音,到脑袋后仰……或许还会跺上两脚。当然了,笑并不需要具备以上所有特征,不过出现的特征越多,就表示快乐的程度越高。人们通常用同一条标尺来衡量笑和微笑,认为微笑是笑的一种弱化形式。而事实上,这两种行为并没有什么关联,尽管其中一种能过渡到另一种。误解的根源也就出在微“笑”这个词上。为了了解其中的区别,我们最好还是先去了解一下笑和微笑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既要去祖先的进化过程中找答案,也要看看婴儿的发展过程。那就先来瞧瞧我们的祖先吧。
要找到笑的根源,就要回到很久以前,也就是人类还未出现,只有猴子的时代。猴子的两种表情对于描述微笑和笑的产生而言非常重要。第一就是所谓的“露出牙齿的凶恶表情”,此时猴子们会嘴角后咧,牙齿外露。这种表情在进化过程中的功能变化还是挺有趣的。进化程度较浅的猴子借此来表达恐惧。倘若我们抓着进化的梯子再往上爬一爬,就会发现这种功能演变成了安抚人心的一种形式。一只强势的动物做出“露出牙齿的凶恶表情”,是要让其他动物别害怕自己,它是想说:“你虽然地位不如我,不过我不会对你怎么样。”其他种类的动物在做这个动作时,为了与对方交流,还会吧唧嘴。就这样,这种信号在人类中演变成了微笑,用来表示友好。发出这种信号,就意味着降服于对方,所有潜在的愤怒由此缓解。不过这不是现在要谈的话题,相关话题我们已经在《人人都会微笑》一篇中探讨过。
对猴子而言,还有一种重要的表情,那就是“轻松地张开嘴巴”。在做这个表情时,嘴巴会张得很大。这其实跟做游戏有关,所有做这个表情的猴子是想告诉同伴,自己的一切举动都可以理解成游戏。比如“我打你一下,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玩玩罢了”。人类的笑就产生于这种表达中,伴随着一种特有的声音。行为生物学家把这种笑声解释成一种信号,群体中的成员借助这种信号来威胁共同的敌人,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嘲笑。对我们的祖先而言,一起大笑也许是一种增强集体凝聚力的行为。如今情况就不一样了,大伙儿冲着一个愚蠢的家伙大笑已经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了,被笑的那个家伙可不会觉得那么好笑,因为在所有人大笑的同时,他就被排挤在外,这可是很痛苦的,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当下,笑的传染性仍然是团结的基础。看到别人笑,你自己也会跟着笑起来,虽然还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好笑的。不过在这儿尤其要留心的是笑所包含的愤怒元素。如果我们要来描述笑所能带来的感觉,便会自然地想到“积极”“合群”这类词。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