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结论
能的。劳力工作的磨损或心理兴趣的转移,都不管用。中等学校的校长们大都深信集体的体育运动有很大的用处,似可像缓绳的野马,阻止性欲的活跃。其实不然,除非把运动增加到一个过火的程度,使学生疲惫不堪,更不再有余剩的精力来“胡思乱想”,但这又是很有害处的。有人说过,在学校里,最著名的运动员往往也就是最浪荡而不修边幅的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在答复这问题以前,我们必须先得弄明白,我们到底要做些什么。如果,我们像加尼特一样,相信性欲之所以为一种本能与性欲之所以为一种胃口或嗜好,实在是可以分得清楚的(加氏批评弗氏,说他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就本能而论,本能的激发是必须靠外缘的,有可以满足性欲的外缘存在,内在的本能才得以唤起,只有这样,倘可以避免这种外缘,问题不就很简单么?不过就胃口或嗜好而论,就不同了,胃口的形成,是由于内因,而不由于外缘。好比饮食,一个人到了相当时候,自然要饿,初不论外界有没有可吃的东西;所以性欲的外缘尽管可以闪躲,而性欲的胃口总是要发生的。又如琼斯的述论,我们在这里感到关切的,并不是狭义的性欲,而是“性本能的许多个别的生物学的成分,也就是许多不同的幼稚的倾向。这些成分或倾向到了后来成为性欲的基础以及许多不属于性欲的兴趣的张本……其所以能如此的缘故,大概由于性力量的特殊转移,从一个原来的兴趣领域转入了另一个领域。”琼氏这一番话虽有参考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记住:升华的需要,大多在一个人的幼年是不发生的。日本人松本的研究指出睾丸里的间隙细胞(interstitial  cell),既然在一个人出生后不久便进入休止状态,一直要到春机萌发期过后才重新开始活动,可知一个人在幼年时似乎不会有很强烈的性兴趣的必然。我们应当补充一句,我们到如今对性冲动的所有来源,还没有能明确知道,间隙细胞的分泌作用不过是一个来源罢了。同时,女人的性兴趣起初也往往是潜伏的,或散漫得茫无头绪,有时一直要到三十岁光景才集中起来,才尖锐化。话虽如此,升华的问题迟早总不免要发生,而对遗传良好操行稳称的人,这问题更得迫切。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恋爱是一棵向上生长的树。我们不知这句话究应作何解释,如果说,恋爱之所以为一棵树,根子虽种在地上,长在人间,而开出来的花朵,却美得好比“天上”的花一般,这样一个比方可以说是很实在而可以证明的一个真理。诗人历来都了解这个真理,并且不断地引作他们诗歌的题材。但丁诗中的女主角贝雅特里齐(Beatrice)实际上不过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女人,但到了但丁手里,一经想象的渲染,却成了他进入天堂的向导。即此富有代表性的一例,已足征很寻常的一个性对象的吸引,会怎样蜕变而为一番精神活动的强有力的刺激。

    升华之所以成为一套理论,有人曾经加以考据,认为不但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并且可以推源到更富有科学精神的亚里士多德。德国文艺批评家莱辛(Lessing)

    认为亚氏的“涤化论”或回肠荡气之论(katharsis )指的是“一般情绪或情欲的转变而为合乎道德的行为意向”。不过莱氏这番解释似乎是不对的。亚氏讲这一套理论的时候,心目中指的不过是怜悯或恐惧一类的情绪,经过一度抒发以后,心中稍稍觉得舒适罢了。事实上怕与性的情绪不很相干。而加尼特也很正确地说过,这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决不是升华。

    其实一直到基督教上场,升华的概念才慢慢形成,在世人的想象中才逐渐具体化。如从这方面加以追溯,可知最早创说的人是一位隐遁在埃及沙漠地带的早期教父,叫做麻卡流士(Abba  Macarius  t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性心理学简介 >性心理学目录 > ●第八章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