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家
    在1910年仲夏从德国中部飞驰而过的一列火车上,一位名叫麦克斯·韦德海默的年轻的心理学家远眺窗外的风景。电线杆、房舍和山顶尽管是静止不动的,可看起来却好像在与火车一起飞奔,为什么呢?这个错觉成千上万的人都想当然应该如此,可是,他当时感觉到必须有个解释。

    这个疑团使他想到了另一种错觉运动——即万花筒,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差不多,当时非常流行这个玩具。在这两种情况下,一系列以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间隔拍摄下来的照片,或者一些展示了最细微变化的画片快速地通过眼前,给人留下连续运动的印象。

    这种已经熟知了好几十年的现象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满意的解释。托马斯·爱迪生和其他一些在19世纪发明了电影的人很满足于获取这个效果而不理解其成因。可是,这天在火车上,韦德海默突然直觉到了答案的所在。他刚刚在魏茨堡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那里有一些心理学家不服冯特原则,他们通过内省的办法来探索有意识的思维。现在,他突然想到,运动错觉的成因可能不是发生在许多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视网膜上,而是在意识里,某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在连续的图片之间提供了转接,因而形成了运动的感知。他很快就放下了对移动风景的兴趣,再也没有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当时,韦德海默一直在维也纳大学从事无法阅读这个问题的研究,正去莱因兰度假。可是,这个想法使他非常激动,以致于在法兰克福就下了车,跑去拜访弗里德里奇·舒曼教授,当时他是感知问题方面的专家,韦德海默去魏茨堡之前曾跟他一起在伯林大学学习过,他现在搬到了法兰克福大学。

    进城后,韦德海默去玩具店买了一只万花筒,在自己的旅馆里玩了一整天。(StROBOSCOPE现在是一种科学仪器,用于观测移动部件的减速或者静止状态,如在机械中作为频闪示速器使用,可在19世纪和和20世纪初期,它是指一种流行的玩具,可以制造活动的印象。)这只万花筒里有马和小孩子的图片,如果速度控制得好,就可以看见马在得儿得儿地走,还可以看见小孩子在走路。韦德海默用一些纸片代替了那些画,他在纸片上的两个位置上画一些线条,线条彼此平行。他发现,用一种速度转的时候,他先看到一根线条,再然后在另外一些地方看到另一些线条;再用一种速度转的时候,两根线条就平行在一起了。又换一种速度转,则有一根线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上去了。这样,他就进行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实验并将要形成一种心理学理论。

    第二天,韦德海默给大学的舒曼打了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对这个现象的猜测和解释告诉了他,并征询他的意见。舒曼对此无话可说,但愿意让韦德海默使用他的实验室和设备,包括他自己设计的一种新型速读训练器。研究者可以调节装有幻灯片的轮子的速度,将一个视觉刺激暴露出来一小段时间让观看的人看,还可以使用在不同位置装有幻灯片和三棱镜的轮子来让观看者看到不同变换的图片。速读训练器可以很精确地加以控制,而万花筒则只能粗浅地演示。

    由于韦德海默需要一些志愿者来做实验受试者,舒曼把他介绍给他的两个助手之一,沃夫甘·克勒,克勒很快又引来了另一位助手科特·科夫卡。他们两位比韦德海默年纪稍轻些(他30岁,克勒28,科夫卡24岁),可是,三个人都对神经心理学中的新心理学派和冯特的门徒们所忽视的高级精神现象极有兴趣。他们立即着手工作了,以后都成了终生的朋友和同事。

    韦德海默是单身,有一份单独的收入——他父亲一直是布拉格一所成功的商业学校的负责人——韦德海默可以随心所欲,任意支配自己的时间。他现在所欲的就是放弃自己的度假计划,留在法兰克福。他让克勒,科夫卡和科夫卡的妻子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心理学的故事简介 >心理学的故事目录 > 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