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贫穷并不是灵性的
    为什么所有过去的诸佛都表达说他们反对金钱和性——这是世俗欢乐的泉源?你或许是第一个不反对所有这些东西的佛,你并不反对欢乐、快乐和喜乐,因此你的情况引起很多误解和反对。

    是否过去诸佛都是为了要跟传统妥协或是为了安全起见而这样做?

    有很多事情必须加以了解。

    第一,所有过去的诸佛都出身皇族,他们享有丰富的金钱和性,他们生活在奢华的环境里,但是他们仍然发现他们的内在有一种很深的空虚,他们由他们自己的经验导出应用在所有人的基本原则。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诞生在皇族里,他们没有机会去经验外在世界的金钱、性和其他的欢乐。因为他们觉得很挫折--金钱并不能令人满足,性也很肤浅,所有的欢乐都一直在重复而变成一种例行公事--它们是全然地无聊。他们抛弃了世界,因为他们抛弃了世界--进入山里或森林里--所以就会有错误的观念产生,以为除非你抛弃了世界和世俗的欢乐,否则你无法醒悟、无法成道。他们将他们个人的经验变成一种普遍化的通则,这是一种人性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至今仍然存在。比方说,只有心理上生病的人会去找弗洛伊德,很明显地,一个心理上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只会碰到病人,而他将那些由病人身上所导出来的原则应用在整个人类,就好像每一个人都生病一样。他只知道病人的梦,他认为所有的梦都是压抑所造成的。在他的经验里,它的确是如此,但他的经验并不是普遍性的。

    它也会发生在你身上,这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人性谬误,比方说,你碰到一个佛教徒,他欺骗了你,或者是一个印度教教徒,他欺骗了你,你就会立刻下结论说没有一个印度教教徒值得相信,没有一个佛教徒应该被信任。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变成了你的通则。

    事实上,所有过去的诸佛都支持我的理论,当然,他们并没有觉知到这一点。我所要说的是:除非你深深地熟悉外在世界,除非你是一个很全然、很尽致的左巴,否则你不可能成为一个佛……首先你必须生活在世界里,直到你能够抛弃它为止。你怎么能够抛弃你所没有的东西呢?唯有当你对外在的欢乐已经感到非常挫折、非常厌恶,以致于它们已经变成几乎是一种痛苦和焦虑,你才能够转向内在。

    但是所有过去诸佛都掉进了人性的谬误:他们以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投射。他们以为一个饥饿的人、一个在他一生当中完全没有经验过任何欢乐的人,也会了解他们,结果这种事变成了很大的灾祸,东方的穷人仍然保持贫穷,他们认为:quot;致富有什么意义?生活奢华有什么意义?quot;因为他们看到了所有那些伟大的、成道的人都放弃奢华,所以,或许他们这样会比较好,因为他们已是贫穷的了。

    佛陀抛弃了他的王国而变成了个乞丐,但是你认为他跟那些从来没有尝过任何美食,从来没有经验过任何美女、皇后和其他各种可能的享乐的乞丐一样吗?你可以将他们归入同一类吗?表面上他们看起来是一样的,他们两者都带着一个乞丐碗,但事实上他们是不一样的,他们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别,我喜戏你们成为佛的类别,但是……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左巴,唯有如此,他才能够变成一个佛。

    另外那一类人从来没有经验过外在的真相,他只能够压抑他的性,他并没有感到挫折。佛陀不需要压抑,他经验了它,经验太多了,否则一个人不会在二十九岁就抛开俗世。

    那个故事说,当他出生的时候,在他父亲王国里的所有占星学家都被叫了过来,因为佛陀是独子,而且他又是在国王老年的时候才生下来的,他想要很清楚地知道佛陀这一生将会怎么样,所有的占星学家都觉得很困惑,没有人想要说什么,国王觉得很困难:quot;你们为什么不表示点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生存智慧简介 >生存智慧目录 > 二、贫穷并不是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