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人
。在强迫性驱力的作用下他不可遏止地渴求别人亲近他,渴求异性,渴求婚姻。只要有人爱他,他便甘愿受屈。当这样一个患者来要求分析治疗时,尽管他有明显突出的表现,却不要医生触动这些表现,他所要求的,只是医生帮助他找到任何一种形式的爱。只是在他感到自己比先前有力多了,他才会以极大的宽慰发现他更愿意一个人过日子并喜欢这样。他给人的印象是旧病复发,又陷入自我孤立。但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他现在第一次有充分而坚实的理由承认——甚至是向自己——他就是要求孤独。这正是医生的恰当时机,可以开展对他的孤独症的治疗。
自我孤立者对优越地位的要求,有某些特定的性质。由于他畏惧竞争所以他实际上并不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超群出众。相反地他感到自己高贵的品质别人应该一看便知,而勿需自己费尽心机;他潜在的优点别人应该感受到,而不必有意表现。
他的优越感的另一表现方式是他自认为的“独一无二”感,这直接产生于他对“与众不同”的渴求之中。他可能自比为高距山巅的一棵大树,而山脚下丛林中的树木生长却受到相互的阻碍。另外,假如说屈从型会在心中对伙伴产生这种疑问:他会喜欢我吗? 而攻击型想知道:这对手的力量怎样? ——那么孤立型最关心的是:“他会干预我的事吗?他是想对我施加影响,还是想让我独自一人不加干涉?”他感到自己好象是珍贵的东方地毯,设计独特,图案和色彩也举世无双,永远不改变。他尤其自傲于抵制了环境的磨灭一切的影响,并决心继续抵制下去。对“不变”的宠爱使他把所有神经症固有的僵硬性当作神圣的原则来尊崇。他迫切地要扩充自己的模式,使这种模式更纯洁,更鲜明。他拒不接受任何外在的介入。
自我孤立者的感情生活不象其他类型的人那样有较为一致的模式。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原因是:前两种主要趋势是为了肯定性的目的——追求温情、亲近、爱或生存、支配、成功——而自我孤立型的追求带有否定性;他不要别人介入,不许别人干预或施加影响。所以,他的感情状态有赖于在这种否定性框架中得以生存并发展的特殊欲望
患者表现出压抑一切感情的总倾向,甚至否认感情的存在。“感情根本就不存在,人们总撒谎说有感情,象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撒谎一样。”“自我牺牲也是一个谎言,若不是谎言,也是一种生理或精神的行为。”“我那时梦想着过独身生活,永不结婚,梦想着变得强壮、平静、寡言、不求人。我要个人奋斗,要更大的自由,不再做梦,而要清醒地过日子。我觉得道德毫无意义;只要是真的,还管什么好歹?乞求同情,希望外在的援助,才是大罪。心灵对我就好象是神庙,要严加守卫,里面总是进行着奇特的仪式,只有庙内的僧人,这圣庙的监护人,才可以知道有些什么。”
对感情的拒斥主要涉及他人的感情,见之于爱与恨,这正是想与他人保持感情的必然结果;因为有意识地经验到强烈的爱憎感情,只会使人与他人接近,或与他人冲突。但并不是说,在人际关系之外,感情是受到压抑的,所以它便活跃于对书本、动物、自然、艺术、吃喝等的兴趣中。另外,早期对感情的否定对后来实现孤立是必要的。
人际关系之外的感情压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任何有可能使孤立者产生依赖性的欲望、兴趣或快乐,都被他看成对自己的背叛,因而加以压制。在患者看来,似乎在允许感情流露之前,需要小心地分析局势,以防可能损失宝贵的自由,任何对独立的威胁都只促使他把感情的大门关得更紧。但当他发现局势无害于他的自由是,便会欣然投入其中。患者心中既害怕惮于欢乐,又怕因此而自由受限,所以有时几乎变成了禁欲主义者。但这是一种特殊的禁欲主义,起目的不是自我否定或自我折磨。我们还是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