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治国在民间
署的领导同志,要看到本地有利条件,很好地利用木材、竹子这一大资源,在林业、林业副产品的开发上,多做点文章。
在号称“遍地黄金”的甘孜州,他建议州委和州政府放手让群众开采黄金和其他小矿点。
在九寨沟风景区,胡耀邦提出让农民直接办旅游,由农民为旅游的人提供副食品,发展养鸡、养兔、种植蔬菜、水果的专业户;组织群众生产各种旅游纪念品。
在陇南地区森林茂密的康县、成县,胡耀邦要求各级领导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创造出营林致富的新经验。
在视察途中,几乎每个地、州、县的领导都向胡耀邦反映,他们那里缺资金、缺人才,要求中央支援。胡耀邦对他们说,党中央、国务院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向是十分关怀的,尽可能在人力、财力上给予扶持和帮助。但是,作为当地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应该只依靠上面,而要自力更生。办法有两条,一条是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集资,依靠群众的勤劳和智慧;一条是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引进外资,吸引沿海、成都等外地的企业来投资。
谈到人才问题,阿坝州委书记阿登向总书记说:“我们这里条件艰苦,人家不愿意来,希望中央和省里给我们派些人来”。
“你把关系颠倒了。”胡耀邦纠正了他的看法说:“不是给你派人来,而是你要有吸引力。你把经济发展起来,门路多了,就能留住人,吸引更多的人来。今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多地要采取招聘的办法,吸引的办法,而不是全靠指派的办法,捆绑不能成夫妻嘛!”
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通过亲身体验,胡耀邦为这里的干部能长年坚持工作在海拔高、气候寒冷、交通闭塞的地区,感到由衷的欣慰。但也觉察到他们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学习不够,视野不宽,妨碍了思想、工作水平提高。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后,他便向州委领导提出要改进工作方法的问题。胡耀邦说,你们州、县、区三级干部,一年下去多长时间,什么时候下去,要作一个安排。大雪封山是下不去的,这段时间可以把干部集中起来办学习班,半天工作,半天学习,学理论,学文化,学技术。一年完了要考试、这样搞上三年,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凡是地广人稀的地方,都可以采用这种新的工作方法。根据各地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这就叫实事求是!他勉励大家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再展宏图,就象楚庄王的名言:“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则惊人。”这是胡耀邦对)I晒北高原和陇南山区的期望,也是对全国所有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的期望,期望他们后来居上,一飞冲天!
胡耀邦鼓励基层同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必绝对服从上面的规定,要因地制宜,搞好林场。
初冬时节,鄂南、鄂东和赣西北山区阴雨连绵,寒风刺骨,天气显得比北京还冷一些。
两辆旅行车载着胡耀邦一行,沿着崎岖不平的泥泞公路,往来奔波于幕阜山麓和大别山麓的崇山峻岭之中。
这是一次日程很紧的旅行。尽管山高路滑,汽车仍以相当高的速度行驶,因为从1984年12月4日至14日这十天之内,要视察访问两个省十九个县市。这是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胡耀邦第二次到基层调查考察。山区群众对胡耀邦在寒冬岁末这样不辞辛苦地从北京来到遥远的深山密林看望他们,同他们共同商讨开发山区的大计,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每当胡耀邦从驻地出发时,门口总是挤得水泄不通,胡耀邦笑容满面地向自动位候的男女老少挥手致意,欢呼的人群朝着他热情地鼓掌。
12月5日一早,胡耀邦一行乘汽车离开京广铁路附近的咸宁温泉镇,很快就进人山区。
约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