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亲历
一次见到他。当时杜聿明病容憔悴,狼狈不堪,过去那种讲话时“攻必克,守必固”的有力手势完全消失了。据说,他在途中病倒,光抬他就死了几个担架兵。他走在前面,对于沿途尸骨累累,一片“一将无能,千军受累”的诅咒是不会知道的。我也不便向他直言不讳,只是建议:必须在大洛留置军医,设立收容站,以安定军心。

    在大洛休息数日后,继续前进。因为目的地已经明确,即向东北行经新平洋,再北折进入印度境内,加上得到了补给,虽然仍是翻山越岭,但脚腿有力,不到一周就到了新平洋。

    新平洋是缅北小镇,在这里留下全部伤病员,大部队仍继续前进。所经山头,由于英方出面交涉,“野人”也不逃避我们了。部队每过一座“野人”村寨都绕山腰而行,“野人”聚集观望。每逢大队经过,酋长出面手持托盘盛蛋十余以表欢迎,我们也给些大米罐头作为回敬。行了三天,雨也停了,看见山下沃野千里,火车头冒烟,官兵欢声雷动,一路下山飞奔英方所设兵站,洗澡理发,互庆再生!此时已是1942年8月了。

    兰姆伽整训

    不久,我们进入印度东北从阿萨姆邦的雷多附近登上英方专列火车,中途改乘轮船在恒河行驶一段路程,到巴特拉又改乘火车,最后到达了比哈尔邦的兰姆伽。

    兰姆伽是个市镇,铁路公路横贯其间。离镇数里处有大型营房10余座和庭院式楼房多处,每座营房可容纳一个团的部队。环绕操场则有平房并列,室内外的生活设备齐全。这里原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关押意大利俘虏的地方,后来,改为英军驻营地逐步扩建改善而成。

    我们师全部抵达兰姆伽后,史迪威将军召集全师官兵讲话。这个年近六旬,在中国出生,当过美国驻华武官,会说一口中国话的美国人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衣履俭朴,态度平易近人,对我们在缅南战役作战英勇,尤其是能带着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攀越野人山通过原始森林的吃苦耐劳精神,连连翘起大拇指赞扬。还表示要全力装备这支坚强部队,作为反攻缅甸的主力,帮助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令人振奋!

    这段中国军队在兰姆伽整训的日子,也确实为最后的反攻胜利打下坚实基础。从1942年10月开始,一方面中国开始空运新兵到印度,转送兰姆伽,按新编制补充各部队;一方面从加尔各答运来美式军用装备:105口径榴弹炮、重型坦克、GMC、大小吉普车、工兵和通讯器材等特种装备,以满足各部队。步兵团原有的武器一律换成新型的,并增加了不少冲锋枪、六0炮、战车防御炮、骡马和无线电台等——这就是最早的我国美式装备军队。部队的服装、给养则由英方供应,给养品以大米、牛肉或罐头为主,蔬菜少;并按官兵等级另外配给香烟、牛奶和咖啡;薪饷也改为按印度卢比发给。

    当精良而充足的物资准备做好之后,紧张的训练工作也从1943年全面展开。总部成立了初、高级“战术训练班”,前者为排连长级、后者为营团长级,军官分批参加受训,每期两三周,教练新型兵器的使用、战斗动作和战术演习。教官全由美军军官担任,但中国军官受训后,在练兵时并不照搬,因为各部队都有自己的固有模式。孙立人本是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归来的,结合我军特点有他自己一套训练方法;而廖耀湘则是黄埔第六期毕业,并去法国留学军事回来,他把中法两国的军事教育方法有选择地揉合在一起,编了一本《小部队战术讲话》,着重班组和单兵的训练。在我师成立军官教育队时,我担任了队副,负责实际教育工作,就以他的《讲话》为内容,分期把全师排连长施以轮训,统一和加强了队伍的战斗教育。

    在这里,两军相处颇为融洽。总部每有酒会,中美将校级军官也一起联欢,战术班每期结束都要会餐,两军军官私下也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简介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目录 > 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