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长沙沦陷
    日本大本营制订的“一号作战”计划,主要核心部分是第二阶段的战役,其作战区域在湖南地区。负责这一阶段的是日军第11军。这个军是日本投放在中国战场上唯一的一支野战军,它下辖8个师团又1个旅团。为了保障有足够的兵力实现“一号作战”第二阶段的任务,日军大本营又从其他地区抽调过来两个步兵师团和4个旅团、战车第3联队、炮兵4个大队,使第11军的总兵力达到近20万人。这在日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规模,一个军的编制,几乎达到方面军的数量。

    日本大本营之所以加强第11军的力量配置,是有所考虑的。长沙位于湘水下游,在洞庭湖滨平地之南,处在粤汉铁路与京滇国道之交会点上。

    湘赣、湘黔、湘桂铁路横贯其南,因地势低洼,历来不为兵家所重视。然而在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中,湖南成为抗战粮食、兵源及工业资源的供给地,对中国抗战前途至关重要,成为中南地区的战略重镇。

    另外,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这里已经同日军进行了三次大会战。从地理概貌上看,长江以北为滨湖冲积带,地势平坦,虽非擅战之地,但其东有幕府、万洋诸山,西倚雪峰山,对长沙成掎角之势,可实行截击、侧击;正面有新墙河、汨罗河、捞刀河、浏阳河,可实行持久抵抗,整个地形成天然囊形阵地。由此,中国军队根据地形特点,采取节节抵抗、消耗敌人,后退决战的战略。正是依据这样的战略,中国军队在前两次会战中与日军打了平手,保住了长沙。

    1941年底,中日军队又在此进行第三次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根据前两次会战的经验,制定了名为“天炉战法”的诱剿战略,致使日军伤亡56000多人,其骄人战绩使国际震惊。

    薛岳的“天炉战法”是根据长沙地区的地形特点发明的,其主要特征是:在后退时破坏中间道路,实行坚壁清野;在伏击地区纵深配置兵力,将日军诱至长沙城下,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最后从四面包围日军犹如天炉熔铁一般歼敌。这个战法实际上同八路军的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围歼很相似。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本鬼子吃了大亏。

    执行“一号作战”第二阶段的日军将领,是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他在进攻之前,反复研究过去三次长沙会战失败的原因。横山勇中将熟读兵书,善于总结战场经验。他从地图、沙盘模型的研究上,总结了薛岳将军的战略思想和作战特点,仔细分析了薛岳的个性和生活喜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付“天炉战法”的作战方案。

    横山勇中将不上薛岳的当,他将兵力分为两个梯队前后出击,波浪式交替攻击与推进,既保证了攻击的连续性,又保障了后勤补给的安全。前队即使深入进去,后队也可驰援,保持兵力不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侧击和夹击破坏交通线的中国军队。

    让薛岳意想不到的是,狡猾的横山勇中将,在日军进攻部队的两翼,又部署有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这变成了专门对付薛岳纵深伏兵的杀手锏。这样一来,中国军队在两翼山岳丛林的机动兵团,便处在被夹击的状态中,丧失了外线机动兵团的作用,日军就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经过横山勇精心策划部署,同僚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狂妄地叫嚷着:“两翼夹击,波浪式推进,一定要砸碎薛岳的天炉!”日本大军在横山勇中将的率领下,分兵三路向第九战区进发了。左路军从崇阳县沿湘赣边境的山岳地带向南猛插;中路军从岳阳地区突破国民党第20军防线直扑长沙;右路军从洞庭湖水域向南进攻。各路大军都配备有强大的二线兵团。

    蒋介石清醒了,他十分明白,日军在平汉线作战结束后,便会立即着手进行第二阶段的作战。湘桂作战首先是长沙、衡阳,其次是桂林、柳州,而长衡会战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湘西大会战·1945简介 >湘西大会战·1945目录 > 3、长沙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