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的后盾
天很热,更使上海人焦虑的是时局不太平。自从卢沟桥事变以来,日本人得寸进尺。国军奋起抵抗,日本决定出兵。眼看仗越打越大,上海人提心吊胆,他们怕战火烧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来。
上海滩的头面人物们关注着北方的战事,他们纵论形势,谋划行动。作为中国人,对国家民族的兴亡大事,总不能无动于衷。
王晓籁今天没有睡午觉,不是不想睡,是睡不着。下午有一个会,作为上海市商会会长,他重任在肩。这个会非同小可,刻不容缓。
5天前,他和地方协会的徐采丞、王揆生,总工会的邵虚白,妇女会的林志聪,华人会的汪曼云,百货同业会的张文魁,国药工会的黄永诈和一些同乡会领导人开过一个小范围的商议会。联席会是在他的商会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人个个慷慨激昂,他们决心声援北平的29军将士,他们将发动上海市民,以实际行动做前方将士的后盾。当时就决定组织上海市各界团体援助抗敌将士委员会,发表宣言、电慰前方将士和草拟组织大纲。给29军官兵的慰问电当场就通过发表,电报发到北平:
宋委员长、冯主席、刘主席、秦市长、张市长暨29军全体将士公鉴:
此次暴日寻衅,举国共愤,存心侵略,阴谋显然。幸赖贵军将士沉着应战,努力杀敌,保疆卫国,同深感奋。尚希继续抗御,歼彼倭虏,拯我危亡。本市各界,誓为后盾。谨电慰劳,敬希重察。
这份以上海市各界团体援助抗敌将士联席会议名义起草的电文得到了上海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响应。两天后的7月16日下午,更多的团体和人士加入到了这个抗日救国的行列,上海滩声名显赫的一些人物也参加了讨论救国方案的会议。王晓籁、杜月笙、顾馨一、胡西园、骆清华、沈田莘、陈子明、屠开征等出席,他们详尽讨论了抗日救国的种种方案,决定19日下午召集联席会议,成立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
会议还是定在市商会举行。自从《申报》、《新闻报》发表了消息,要求参加救亡组织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东道主的市商会负责人,王晓籁很高兴,他乐于公益事务,何况这是与一般公益事业大不一样的国家大事。
51岁的王晓籁天庭饱满,地阔方圆,肥头大耳,一脸的福相。他在上海滩已经闯荡了30年了。30年的苦心经营,他在上海的商界以至上海的上层人物中也是数得上的人物了。不仅仅是他的财产,重要的是他的为人。
王晓籁是跟着他的岳父从浙江来到上海的。楼氏企业驻沪账房凭着谨慎和果断,在华商同仁中声誉日起。他参加了上海商团。辛亥革命后,他的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他与陈英士、蒋介石和竺绍康等革命党人联系密切,从商又从政的王晓籁既追求民主共和,又不能脱胎封建主义,他自嘲一副对联:多情多义多儿女,不佛不仙不圣贤。
其实,他是有抱负的。19岁那年,王晓籁就追随秋瑾、徐锡麟加入了光复会,他在绍兴乡间听王金发讲述起义的种种安排。由于徐锡麟在安庆举义失败清政府通缉严拿革命党人,他才逃到上海。
他人虽从商,但追随革命的雄心依然。
上海总商会派他去广州革命政府作为参观代表,他和蒋介石重叙旧情,回到上海到处发表演说,为北伐军鼓吹。大革命的浪潮中,王晓籁被上海市民推举为临时政府委员,和他一起当选的还有白崇禧、杨杏佛、钮永建、虞洽卿、汪寿华、顾顺章等。汪寿华和顾顺章是共产党人。
黄浦江潮起潮落,王晓籁在商海政海中几经沉浮,但他赤心不改。“九一八”的炮声响起,他作为抗日救国会的常务委员,与群众一起游行,并参加了上海抗日义勇军。19路军奋起抗日,枪响的第二天,上海总商会会长王晓籁就调卡车,出担保,送猪送羊送面包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