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国殇(下)
土必争的疯狂巷战中,没有哪位普通士兵能搞清楚自己在这场战斗中的具体位置。日复一日的激战,从一座废墟冲向另一座废墟的血腥战斗,混乱了老兵们的记忆。鲜血洗涤之后,残留下来的,只有一个“惨”字。

    吉野孝公是我这几集片子中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作为日军一四八联队的一名普通卫生兵,他几乎参加了从高黎贡山战斗起,直至腾冲县城攻防战的所有重大战斗。更加难得的是,在经历了那么多场血战之后,这位始终站在远征军对面战壕里的日本军人,居然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并且把自己的回忆写成了书稿。

    在这本书里,吉野孝公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在残酷的战场上,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幸免于难。无论如何,每一个日本人都应世世代代记住,永远都不要再挑起战争。”

    据说,战后很多年,吉野孝公经常回到腾冲,以游客的身份重游这座令他永生难忘的城市。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可以理解这位日本老兵“重游故地”的渴望,毕竟那里也有属于他的一段刻骨记忆。但是,当他重返中国时,我希望他的身份永远仅仅是一名游客。

    我不会忘记,从南门进城以后,街上好像空无一物,但却是全云南最清洁的街道。当落日西沉到蔚蓝色的山峰下的时候,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子骑马走过城门,她穿着蓝色软缎的裤子,红绸子的夹背心。当她走近我风尘仆仆的坐骑时,抬头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然后又将头俯至鞍前鞠了一躬。我高举帽子,挥舞致意,她以年轻女皇的风姿骑马而过,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腾冲……

    1931年,26岁的埃德加·斯诺,这个后来因为写作《西行漫记》而闻名的美国记者,沿着马可·波罗当年走过的足迹,踏上了腾冲的土地。在《马帮旅行》一书中,他写下了上述段落。

    腾冲,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几百年来,从中国腹地蜿蜒而来的南方丝绸古道,在这里催生出繁华的街市和商号。从清代到民国,是腾冲最为繁盛的时期。在这座西南小城中加工集散的翡翠,曾经占据世界翡翠贸易总量的90%。红火的商业贸易带动了城市文化的繁荣。其时,腾冲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高黎贡山外的小上海。

    1941年时拍摄的一张腾冲老照片上,小城一派生机勃勃。看着照片,时为腾冲和顺乡益群中学学生的贾铸贤叹息:“那时,腾冲还没有沦陷。”

    贾铸贤的益群中学同学寸爱竹回忆:“从我们当时来说,我们正处在和顺最火红的年代,我们上学时心情是高兴的。”

    时为第十一集团军参谋处第二科少尉参谋的卢彩文是腾冲人,他说:“我们腾冲,学校多,有省立中学,有文辉女中,有益群中学,有师范,还有不少小学。”

    1942年5月10日,292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腾冲城。日本方面资料记载,当时,“居民悉数逃避。当战局尘埃落定后,腾越(即腾冲)城一部分居民陆续回来”。城中升起了令腾冲人感到耻辱的太阳旗。

    1944年7月31日深夜,中国远征军预备第二师的官兵们,正在战壕里休息。不远之外,黑暗笼罩下的腾冲城一片死寂。

    美丽的滇西边城,即将迎来一场异常惨烈的血与火的洗礼。

    坚固的古城墙炸不得

    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4万多人将腾冲县城团团围住。困守城内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一四八联队残部已不足2000人。

    对于中国远征军预备第二师中的大批腾冲籍官兵而言,家乡之城,非拿下不可。

    老兵张大增回忆说:“上面有命令:打开了腾冲,让你们腾冲人自由地回家;如果打不开就逃跑,抓到了就枪毙。这一句话把我们吓住了。”

    大战在即,摆在远征军面前的第一道障碍,是环绕腾冲全城的高大城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2简介 >我的抗战2目录 > 第五章 国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