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黄埔军魂
戎姿。

    这场战斗打了整整8个小时,阵地最终保住了。

    抗战时期的黄埔分校

    “那个场面太惨了。炮火非常猛烈,有的士兵衣裳都烧光了,有的负伤了,趴在地上不能动。那个时候心情非常悲痛,打仗啊。战场上,枪炮没长眼睛,打起仗来之后只能前进,不能退却,如果没有命令你就退却下来,马上就有上级一枪把你处决。如果有士兵临阵脱逃,我作为军官有权力把他打死。所以当时两种心情交错。”

    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率领第二零零师向北转移时中弹,5月26日,戴安澜以身殉国,年仅38岁。

    从1942年3月入缅作战到1945年1月缅北、滇西反攻战胜利结束,5700多名黄埔军校毕业生,长眠在了异国土地上。

    “有野狗去拖尸体,拖得那个乱七八糟的,哎呀,味道臭得不得了,到那儿都恶心。哎呀,大家心里震荡很大,原来战争是这么回事。”

    王用中记得,那是1940年2月23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的操场上,他和同期毕业生们列队唱响校歌。

    “宋庆龄先生来了,在台上和校长并排站着,她表情非常和蔼,看着我们,就像母亲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的慈祥,我们心里都很激动。校长走下台,开始骑马检阅队伍,前边有一个卫士牵着马。马走得挺慢,校长看着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也和宋庆龄先生一样和蔼,但又透出一种特别的威严,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怒而威。我们都注视着他。”

    熟悉的口号声渐渐远去,熟悉的歌声再一次响起,久久回荡。王用中和同学们心里明白,这将是他们在黄埔军校的最后一次集合,同学少年也即将踏上赴死之旅。

    1940年春节过后,张修齐在黄埔军校完成了6个月的加强训练后,被分配到驻第三战区的第109师担任排长职务。

    1942年3月,黄埔第十七期学生杨岑峰,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九十六师二八六团排长,随黄埔三期生——第二零零师师长戴安澜的部队,进入缅甸同古城。

    此刻,日军已杀到面前。杨岑峰手下的一个士兵,“四川人,也就20来岁,他喊了一声排长,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机枪打死了”。

    黄埔毕业生宋锡善回忆:“一个老百姓变成一个军人还是不容易的。吃饭8分钟,紧急集合8分钟,走路挺胸抬头,步子速度、长度都有要求。那个时候新兵训练整死人,不习惯,你说紧急集合怎么能够那么快?”

    1938年的一天,张访朋和同学们被通知到大礼堂集合。他到达时,礼堂里已坐满了人,却鸦雀无声。这一天,前线又有失利的消息传来。

    抗战时期,黄埔军校一共设立了9所分校:原来的洛阳分校改为第一分校,并迁往陕西汉中;武汉分校早已停办,1937年冬在武昌南湖成立第二分校,后迁往湖南武冈;第三分校成立于江西瑞金;第四分校由原来的广州分校改名,抗战爆发后多次迁移,最终以贵州独山为校址;第五分校成立于昆明;第六分校由原南宁分校改名,后迁往桂林;第七分校最初成立于甘肃天水,后迁西安;第八分校成立于湖北均县;第九分校成立于新疆迪化。

    这次比试后,老兵们对张修齐的态度和以前大不一样,慢慢的,他们开始接近这个黄埔军校出来的小排长。张修齐带着这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兵,在战场上一次次出生入死。

    杨岑峰——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生

    <hr />

    注释:

    这是张访朋第一次从军官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作战。“教官通过沙盘教我们,假设你现在是连长,你怎么安排排长、班长,你这个部队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占领阵地,敌人从哪个方向来进攻,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2简介 >我的抗战2目录 > 第五章 黄埔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