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红烛
:“那时候都是土房子,有窗户,但是没有玻璃,同学们都是趴在窗子上听他讲课。”

    何兆武和同学们后来才知道,这位留着长长胡须的先生,就是闻一多。

    学生们曾这样描述闻一多上课时的情景:他往往等到黄昏,点个香炉,拿个烟斗,然后开始念《楚辞》的名句。

    对父亲闻一多的讲课风格,儿子闻立雕和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一样了解。闻立雕老人说:“他坐下,掏出烟来,问同学们哪一位抽?同学们当然都不敢抽,就和他客气。然后,他就划上火柴,点着了烟,抽上一口,喷出烟雾,在朦胧的黄昏里,闭上眼睛给大家念‘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

    闻一多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这里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学校的教职员不下数百人,谁不抛开妻子跟学校跑。

    1938年,闻一多的妻子带着孩子,从武汉来到昆明,目睹了西南联大师生们的真实境况,妻子对丈夫的责任理解至深。闻立雕老人回忆说:“我父亲正走了一路挺累了,但是老远一看,我妈妈在村头等着呢,我小妹妹赶快跑过去,叫爸爸!他一下子就忘记了疲惫劳累,显得心情很舒畅、很轻松。”

    1938年9月28日,宁静的校园生活,又一次被日军的炮火打断了。空袭警报拉响,学生们都跑出学校,刚跑到学校门口,紧急警报就拉响了,这表示日本飞机马上就要临头。何兆武说:“全校的师生员工一共有1000多人,加上附近的居民,好几千人聚在一起,那时候非常慌乱。” 在一片慌乱中,60岁的梅贻琦先生却拄着拐杖,不紧不慢、方方正正地走,还总是疏导学生,叫他们不要拥挤慢慢走。因此,何兆武一直对梅贻琦先生十分佩服。

    在那次日机轰炸中,李之楠逃过了一劫。老人说:“我眼看着飞机在背后追上来了,清楚极了,他们拿着机枪嗒嗒嗒地扫射。这时,我看见前面正好有一个小坑,就一下子趴在坑里,子弹就从我的头上打过去,落在我的脑袋前面。”

    1938年9月28日,日军第一次轰炸昆明,从那之后的日子,这所承载着中国未来与希望的大学,又一次成为了日军重点轰炸的目标。何兆武老人回忆说,“每一次都是27架飞机来,3架呈一个小品字形,是一个小队,3个小品字组成一个大品字形,就是一个中队,3个中队,就是27架,变成一个大队。他们每天都来得很准时,总是早晨10点钟。”

    1940年10月13日,联大遭到轰炸,西南联大教授吴宓在日记中写道:

    云大与师院已全毁,文化巷住宅无一存者,联大的办公处、女生宿舍门窗破倾,瓦砾尘土堆积,众人惶惶无所归宿。

    轰炸后的第三天,晚7点到9点,吴宓和学生们月下团坐,开始了《文学与人生理想》的讲授。吴宓纵横今古,由避警报而讲述世界四大宗教哲学、对于生死问题之训示。面对死亡,他提倡主“自修以善其生,而不知死亦不谈”的积极人生态度。

    安宁的环境已不存在,教学却没有因此停顿。炮声、飞机轰炸声,不断在耳边响起,许多学生都怀揣救国思潮用功读书。为了躲避轰炸,许多教师将家搬到了近郊。张定华老人说:“老师们来去都是用马车,有些马车有棚子,有些没有,因为是小马。”为了躲避日军频繁的轰炸,人们躲进了防空洞,但在这里,他们也没能找到片刻的安宁。在一次轰炸中,华罗庚一家所在的防空洞被震塌,华罗庚大半身都被埋在土里。大家用手慢慢地刨,因为不敢用工具,怕伤到了华罗庚的身体。华罗庚终于被大家齐力救出。

    防空洞垮了,华罗庚一家没有地方住。正当他为去处犯愁的时候,闻一多伸出了援助的手,邀请华罗庚一家六口人,搬到自己那间并不宽敞的房子里。闻立雕老人说:“我们家八口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十章 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