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红烛
本来住上面两间,一个耳房,还有一个储藏室,非常拥挤。”

    在只有16平方米的小屋里,闻一多一家八口人,住屋子东头,华罗庚一家六口,住屋子西头,为了不互相打扰,两家中间挂一块碎花布相隔。为了节省空间,闻一多用4个肥皂箱临时拼起来一个写字台。在简陋拥挤的小屋中,闻一多取得研究《九歌》的重要学术成果,华罗庚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堆垒素数论》。

    后来,华罗庚写了一首七言小诗,真实描绘了他和闻一多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

    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

    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

    1942年的冬天,随着战火的蔓延,昆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西南联大师生们的生活越来越差。很多教授的家属,冒着严寒,开始在昆明的街头卖起了糕点。李之楠老人说:“教授们的孩子,甚至还不到10岁,就让他们到菜市场,捧着盒子卖月饼,做生意,当时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又难受又很惊奇。”而学校里的饭团,实在吃不下去,因为饭里面有沙子,咬一口就嘎嘣嘎嘣的。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吃一种管儿菜,就是一种在河边上的空心菜,也叫蕹菜,这个菜大伙一抢就没了。

    西南联大教授朱自清,因为孩子多,生活十分拮据,冬天冷的时候,他只穿一件蓑衣,既御寒又可以做雨衣,对此他有诗云:

    为养活一家八口人,闻一多用尽了所有积蓄,不得不靠典当为生,寒冬腊月,昆明的气温已接近零度,闻一多却不得不将那件唯一能御寒的大衣,送进了典当行。闻立雕老人回忆说:“父亲回来以后,我母亲一下子火了,全家人就靠父亲了,他要是冻坏了,我们全家人靠谁去。所以他是重点保护对象,后来母亲急了,就让我大哥赶快去城里,硬是把这件大衣又取回来。”

    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大衣又一次被送进了典当行,最困难的时候,闻一多甚至将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典卖,即使这样,他也无法让一家八口得到长久的温饱。闻一多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说:“闻先生,你这个老大正在念书,他的生活费我包下来,包到他大学毕业,找到工作,能够维持生活为止。”然而,对于朋友的好心帮助,闻一多坚决拒绝了,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能让别人来养活。

    拒绝了朋友的帮助,面对着断炊的不利处境,闻一多不得不依赖挂牌治印来维持生活。他对妻子说:“我还有一双手,别的劳动不会,刻图章的力气还有。”刻图章没多久的闻一多,就磨出了一个豌豆大的手茧,妻子看了之后很心疼,就用毛线把整个刀柄缠起来,虽然这样对手指好了一点,但是后来闻立雕看到父亲写字时手都有点发抖。

    有一次,儿子闻立雕,不满父亲挂牌治印,怒气冲冲地责问闻一多是不是发国难财,沉思了很久后,闻一多只说了一句话:“立雕,你这话我将一辈子记着。”

    夜以继日的伏案写作,是闻立雕对父亲的最深记忆。他说:“更多的时间是,父亲一个人在屋子里头,桌子上铺开自己的手稿,搞点学术著作研究。”

    或许,将山河破碎的苦闷,化作微弱烛光下凛冽的文字,这不仅仅是一个青衫文人泣血的呐喊、希望的寄托,也是他所能坚守和捍卫的信仰与精神的战场。

    为万世开太平

    1945年8月15日晚上,徐守源和张定华正在看电影,突然电影停了,出现一行字幕:日本天皇向日本全国发表广播声明,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无条件投降。胜利的消息立即使大家疯狂起来,张定华回忆说:“不管认识不认识,大家都互相笑、点头、握手。一会儿工夫,就有人拿来炮仗,放起来,还有人喝酒,高兴得摔酒瓶。”

    那天,闻立雕正在城里,街上的报童大声叫喊:“号外,号外,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十章 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