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差一点就造汽车去了
交通工具。陈序强很快就得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这在当时是相当有级别的待遇。

    在1979到1980年间,由于电力不足,很多地方缺电,何享健就不再紧盯刹车阀了,而是将目光转移到发电机,为工厂寻找一条生路。在陈序强等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工厂加强技术攻关,并狠抓产品质量,发电机一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工厂的经营状况也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设备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厂房面积扩大至1000平方米左右,工人增至180余人。

    何享健并不满足于此,在此阶段,他还派人去深圳宝安收购二手汽车。按照他的设想,要用前店后厂的方式做汽车生意,这种方式类似于现在的二手车交易,前面是展厅,后面是维修车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经营方式,何享健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想到了。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并未获得地方政府直属领导的支持,他们觉得何享健太大胆、太超前了。直到24年之后的2003年,美的参与云南省汽车产业整合项目时,何享健的汽车梦才得以重圆。

    不过,何享健的发电机业务没做多久就停了,他开始转做风扇。至此,经过12年的顽强生存、不断摸索之后,何享健终于进入此后呼风唤雨的家电领域。后来在纪念美的创业40周年之际,许多媒体在描述美的创业前传时赞不绝口:何享健在1968年就有商品意识,难能可贵。不过何享健并不这样认为:“虽然美的是从1968年开始创业的,但前10年只算是小孩子,搞不出什么名堂。美的真正发展起步,还是得靠改革开放。”

    虽然低调的何享健对12年刻骨铭心的磨砺只是轻描淡写,一笑而过,但这并不代表这段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不值得,没价值。正如1968年插队的刘永好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所说的那样:“我当了4年零9个月的知青,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心态,锻炼了我的身体。在农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使我了解了中国的农民,了解了中国的市场,懂得了艰苦创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是一定要上的。”何享健也是如此,对于他们那代创业者来说,这堂课也非常重要,“是一定要上的”。

    1982年,刘永好兄弟四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名叫希望。那个年代,希望就是渴望幸福生活者的全部,正如当时流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那样:“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1980年,何享健已明显地感觉到气候变了,干大事的时代到来了,他又开始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谋划新的出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简介 >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目录 > 差一点就造汽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