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没有优势,反而……
华为并没有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借口”或“理由”,它本不该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众多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中脱颖而出:它没有发明交换机,没有发明光传输,没有发明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也没有证据显示它在早期有政府投入、有很强的政府关系背景,或其他了不起的资本和资源,甚至也没有名气。华为不可能有名气,因为名气来自形象,而华为的形象和它的创始人一样,一直是模糊、不确定的,即使有形象也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虽然现在知道、佩服华为的人多了,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至今还是默默的、无闻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和它真正地对话、沟通,没有人真的可以说很了解它、认识它,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它自己造成的。
似乎它自己也无意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形象—什么世界级企业、中国最好的高科技企业,什么最大的民营企业、利润最高的电子百强企业等,都是好事者为之,华为并无意借此大肆张扬。从商业上说,没有明确的形象,几乎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打开任何一本市场营销教科书,都会告诉你企业的定位如何重要,而华为就从没给自己这样一个明确的定位。说真的,还真没有听说有哪家企业不去拼命打响自己的名号、宣传自己的成就……一句话,那些我们以为在商界取得成功的理由,华为似乎都不具备并且至今仍然不怎么具备。更别说,当年它起步的时候,民营企业在政府官员的眼里和社会舆论中地位卑微、处境微妙尴尬,而它所进入的电信设备行业又是民营企业很少涉及的高科技行业,它所服务的客户则是带有天然垄断和行政垄断性质的部门经济,而且竞争对手又那么强,几乎全是响当当的世界知名企业,市场所见之处几乎全是国外产品的天下。
说起来很奇怪,在我国电信服务领域权势型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电信设备市场很早就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政府大力提倡引进外商、外资,当时的主导政策思想是‘以市场换技术’。这种思想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电信设备行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通信技术落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要城市的通信仍靠人工电路,全国没有一台程控交换机。”
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年代,我国大量引进外国产品、设备,外国电信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知名、半知名的电信企业都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当时中国电信市场所谓的“七国八制”①局面。不少专家认为,长期的“以市场换技术”丢失了“市场”,却没有换回“技术”。好在在这段时间,国内厂家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了电话交换设备领域,坚守着中国设备的“阵地”。其中有名的是巨龙、中兴、华为等,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演变为“巨大金中华”几个比较大、比较知名的企业。不过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挺顺嘴的词已然成为历史。进入21世纪后,国产通信设备变成了深圳的华为和中兴的同城竞赛。这一两年,华为更显飞跃之势,独享中国最好的高科技企业之名。不管怎样,在电信行业,由于上述国内企业的努力,抵消了“以市场换技术”中丢失“市场”的效应,逐渐建立了中国在电信领域的自主技术体系。相比汽车等行业,电信行业的成绩是很令人瞩目的。
华为是在1988年成立的。头几年,在国内同行中,它的优势也不是很明显。它不是第一个推出国产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不是第一个推出国产移动设备的,也不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通信企业,事实上它一直以不上市闻名并引起猜测。如果“第一”、“首个”代表着一种优势,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华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具备什么优势。任正非很显然并不惧怕没有这种优势,反而对中国的“首个”、“第一”充满了恭维似的敬意:“(巨龙的)04机作为国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