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暗潮》——古典机器的新工程师
穷千里目的美好和平景观,而是天地不仁,像《圣经·旧约》里耶和华在天上时时看着的残酷大地。

    然而,渥特丝的狂暴可能有其道理,或至少说有其必要,她强悍的姿态在保守的英国社会和太常书写传统的古典推理小说中灿烂的成功,说明其中“写对”了某些东西。

    写对了什么呢?如果我们讲英国古典推理书写是一道百年以上的长河,我们可能顶容易联想到河流和大地漫长时间中的关系和变化。这是很初步的地理常识,绵延有毅力的河水流经大地,会不断冲击并逐步夷平大地的凸起棱角之处,最终形成一种遍在的平顺、起伏和缓的地形,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老年期”的地形,从而河水本身也丧失了高低位差所形成的激烈力道,而成为河道曲折宽广、缓缓流淌的大河。这时,你若希望河水恢复其强大的冲激切割能力,你就得寄望于地壳的剧烈变动,再次造成水流的高低落差,让河水新生般再次得到力量,切割的循环亦重新展开,这现象我们称之为“回春作用”。

    古老平缓甚至开始形成滞留水坑处处的英国古典推理长河,的确很需要如此的回春作用,这不待理论家如朱利安·西蒙斯从知识的层面为我们指出来,而是一般人可以直接从阅读小说时或彰或隐地感受到,这种感受以一种不耐烦的主观情绪伴随出来——怎么搞的,看来看去就这么几套手法一直重复使用?有没有什么新鲜一点?

    但麻烦在于,地壳当下的变动总是暴烈的,带着相当程度的摧毁力量,这我们从九二一地震完全可以体会出来,它长期被封闭被压制住的能量,要冲破坚硬的既定地壳而出,样子一般而言不会太和气太赏心悦目,自然景观如此,人类社会的种种造物亦复如此。有关这一点,我个人记忆里的一段激越的话,也就是名画家毕加索的长年挚友、同时是美籍女同志作家的格特鲁德·斯坦因,在有感于毕加索受非洲艺术启示,以《亚威农少女》这幅名画转向立体派,改变现代绘画走向时说的,相当有意思值得人多想想——“当某人创造某样东西时,必定会做得很丑恶,在如此张力之下所必要的冲击力道及其搏斗,不可免地会导致某种程度的丑恶。随后模仿的人可以把它变得美丽,因为他们已晓得自己在做什么,那个东西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但最原初的创造者不会知道自己将做出什么样子的东西来,所以这最原初的造物便非得丑恶不可。”

    因此,前头我们期盼进步者多理解多欣赏保守者那番话,同样地应该倒过来劝劝过度焦虑进步暴烈激情的人,得认真去理解、甚至学习欣赏进步的沛然力道,不见得要妥协,更不是非得改变自己的观点不可,这只是向深邃处走去的必要辩证之道。

    渥特丝自己在揭示凶恶的死亡之时,也曾通过书中的角色这么说,“生命里没有丑恶的事物,除非你决定要以那种方式去看”。

    第一个可爱之人

    然而,我们却在这部《暗潮》书中找到一个相当可爱的人,那就是书中那位独立、怡然、体贴、自我约束力良好而且能烧出好吃鲈鱼、没特殊怪癖怪脾气、只略微板正洁癖的小镇警员尼克·印格兰姆——我们晓得《暗潮》是一九九八年渥特丝到目前为止最新的一部小说,紧跟在一九九七年的《回声》之后。其实《回声》一书中,我们先已看到过一名圣洁的人物,那就是作为死者的流浪汉比利·布雷克,但这个在污秽的往事、以及同等污秽的现实世界里,舍命为自己也为不识的他者寻求救赎的人,实在是太神圣太高贵了,像耶稣那样,这不太真实可信,或至少很难让人称兄道弟地喜欢他亲近他,我们对他只能惭惶地仰望。

    此外在《暗潮》里,恋爱仍在进行,只是温暖了,不再互抓互咬如猫科动物,杀人也仍不可免,但警察、死者、凶手以及一干人等基本上全平稳了下来,各自扮演各自的分内角色,不再掠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暗潮》——古典机器的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