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蛇之形》——不快乐的想像力
    我猜,应该不乏也有人跟我同样,每回看渥特丝的小说,总忍不住却徒劳无功地试着想分辨出来,她小说中那些狂暴的、幽黯的、残忍的成分,哪些是她身为推理犯罪小说作家所称职虚构出来的?又有哪些是她生活于老英国眼见为信的实然成分?那不是个治安状况还可以、人们彬彬有礼到有点虚矫、自我管束克制工夫十足的沉静国度吗?当然,我们或许也同时想到“压抑”这个过于方便的用词,想到他们举世闻名,至少每隔四年到世界杯足球大赛就必然定期发作的足球迷集体瘟疫,想到他们正是狂暴庞克族的原乡,或者还有《太阳报》,普世八卦狗仔队的圣地,窃听窥淫的大本营——

    我们并未忘记渥特丝写的基本上仍属类型化的推理小说,正如同样隶属于女王陛下的〇〇七情报员詹姆斯·邦德拥有Licence to kill一般,类型小说家当然也拥有不受质疑、不容检验、不必自白交待的虚构、吹牛、扯淡、任意想像的执照——这方面,类型作家的宽容尺度永远比正统的书写者来得大,不受实存的具象现实乃至于抽象物理法则的管辖,甚至让人行于水上、一飞五丈高等。

    因此,这不是质疑,而是纯粹的读者好奇,某种返祖性且不很礼貌的好奇,只因为我们起码想搞清楚,我们究竟可不可能借此阅读也顺便多了解一点那个外表冷若冰霜的社会呢?还是我们从头到尾只是封闭性地在跟一个聪明但阴森森的书写心灵打交道?

    支持我们胆敢如此猜测,多少因着一个微妙的“理由”,那就是小说书写中的想像力问题。通常,想像力总被理解为小说中虚构成分的来源及制作机器,也因为负责虚构,不受沉重实体的牵扯,因此想像力遂更有着轻灵自由的色泽,而成为小说书写中最有趣、最兴高采烈的部分。然而,事情会这么单纯吗?于此我个人一直保持着高度审慎的怀疑态度,想像力从何而生?因应着什么需求而生?它和我们人生现实真的只有一种逃逸挣脱的背反关系吗?只是我们劳苦度日的愉悦休憩游戏吗?

    这里,我们试着通过渥特丝小说既现实又虚构、既充满社会意识又总是戏剧性到你难以置信的两面撕裂性质,来看看想像力背对着虚构的另外一端究竟通向哪里,联结着什么,甚至可否扮演“现实/虚构”这两端的必要联系环节。

    非丑恶不可

    首先,不管在这部才刚完成的新小说《蛇之形》中,或是在过往渥特丝的其他作品中,我们都很容易确认其中浓厚的现实成分。流浪汉,恶劣的警察,因封闭而彼此窥探冲突的扭曲形态小社区,人和人之间残忍的抢夺、伤害、凌辱乃至谋杀,这都没逸出我们对眼前现实世界的基本认知之外,我们知道这些事都是“真的”,因此我们的反应除了各从其类的伤感、愤怒,乃至于一种“又来了”的掩耳不愿闻绝望等等而外,对此并不会生出匪夷所思的不安或怀疑,就像我们看电视或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一般。

    写小说的人都知道,就人生诸多罪恶的“外在表现形态”而言,是无须动用想像力的,再冷血的谋杀或再疯狂的屠戮,都能在老报纸的一角找到——在这上头,写作者只凭一己之力的处心积虑凶残,永远比不上社会以众志成城力量集合而成的处心积虑凶残,甚至,写作者往往会在在地懊恼,在这方面由真有其事构成的现实世界,很多事很多情节还都太戏剧性了太假了,并不宜直接写成小说,毕竟,你无法真的在小说中附上一份剪报来清除读者的疑虑和不舒适,技术上不可能,效果上也无意义。

    既然现成就有,你又想不过人家,那硬拗个什么劲儿不直接采撷于事实呢?这上头,小说家并不比我们常人笨,他们的选择,也正跟我们乖乖到超市买米买肉以为今天晚餐材料一般,并不考虑自己垦荒拓土种地养猪。而且,小说家往往更谦卑地发现,人生现实之事尽管失之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蛇之形》——不快乐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