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死巷》——心胸如山宽阔,眼里不容沙粒
;至于问题的当下特殊性,其最富意义的是,可供我们检视社会新事物和生活每一处联结点的必要缝隙,这些缝隙的存在是不该讳言的,我们社会新事物新配备新工具的出现及其利用,如新的交通工具、新的通讯器材、新的传媒形式,或直接举例就像网络这类的新东西,其成立与否通常只取决于技术开发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又远比技术因素具决定性,通不过经济因素考验,即便技术上可行,仍只能存于实验室无法普及),没有人真能预见当它们异物般侵入我们真实生活时,会真正引发怎样的排斥、摩擦和误用等诸多副作用,会如何唤醒那些我们才拼命制压住的老问题如揭开恶魔的封印,会如何让那些既有的问题得到新的强度、新的面貌和新的渗透能力。这些结果大体上皆是用过了才会知道,因此,事先排拒新事物是没意义的,除非它的荒唐是明白而立即的;但事后抗拒反省和检验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新事物从不来自天国,既美善又透明,既对我们无事不帮助又对我们毫无影响,像传说中长翅膀的好心天使那样的怪东西。

    我们尤其要小心提防的是后者。毕竟,我们当前的社会仍普遍受控于某种不假思索的“进步”意识形态,并得着流行和民粹现象的强大支持,因此,很自然成为权势、利益和声名的荟集所在,召来掠食性的鱼群。在这里,披“进步”外衣在言论伸展台上走秀的人多了,充斥着一堆最懒、最没讲理能力和习惯、也从没耐心去查问追踪实际应用后果、最不管他人死活的人(你不觉得“披件外衣”是最省力的改换自身形貌的动作吗?),方式可以简易到只需动用一个字:“新”——新经济、新生活、新梦想、新人类、新天国……老实讲,这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只要你愿意,毕竟,迟不过小学二年级,我们谁都老早认得也会写这个“新”字了不是吗?

    这里,我们似乎无意中得到一个准定义了——那些喜欢在万事万物前加个“新”字而且从不反觇新事物负面影响的人(对不起,那种“所以我们要有新的经济思维——”“我们要有新的自由——”“我们要有新的规范——”的空洞搪塞语法,这可不是反省,这是胡言乱语),他们的真实身份只是推销员,不管他们的样子、架势、说话语调和头衔,多么像一个知识分子、像一个动用思考的人。

    追索指使凶手的魔鬼

    “重写社会新闻”,不止这部《死巷》,事实上,这差不多就是渥特丝一贯的小说书写方式——她的故事,通常总是在最开头便高悬着某一件公开性的骇人案件,并辅以“客观形式”的新闻报道文字、警局调查报告、剪报档案资料或相关人士的证词和书信云云,像一个挑衅的问答题,而我们即便没听过米兰·昆德拉的话,也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或过往推理小说的阅读中知道,事情绝没这么单纯,“事情远比你想像的复杂”——

    然而,小说家不真正是四下采访为业的第一线记者,不是嗅着灵敏鼻子到处闻的猎犬,也不是“作贼一更,捉贼一夜”、耐心守候在某豪门别墅外说来也挺辛苦的可恶狗仔队,当然,必要的时候上述行为他也都可能做,但绝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坐书房或某某咖啡馆的人,安静对着电脑、打字机或慢慢成为出土古物的一沓稿纸想东想西自寻烦恼,也就是说,他通常不见得比报道此事的记者拥有更多的第一手数据,那他凭什么可驳斥人家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凭什么可动用数以十万计的文字来重写人家数百字的报道?

    这里,我们别被“重写社会新闻”中那个“新”字给唬弄了,对小说书写者而言,这六个字中真正关键性的一个,是立于最醒目位置的“重”字,意思是重新、反复、再次开启,用本雅明的话,这是个看着过去的字——站在当下,面朝过去,未来则在茫茫不可见的背后。

    也就是说,相对于“新闻直击”“新闻最前线”“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死巷》——心胸如山宽阔,眼里不容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