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失常》——人类动物园
异图像——他要我们设想一方二十英里见方的土地,其一是蛮荒状态,只有为数六十个人安营居住,和大大小小动物共同生活;另一则是文明化之后的状态,定居着六百万人,动物不见了,极目之处便只有机器和人工建筑物。

    “现在来比较一下这两幅图画。第二幅图画中的人数和第一幅中的人数是十万比一,而两者所占空间则是一样的。以进化论的观点看,从前者到后者的演变几乎是一瞬间的事。从第一幅图画到第二幅只不过用了几千年的时间。第二幅图画中人类动物似乎已十分出色地适应了他异乎寻常的新环境,但是他还来不及发生生物意义上的变化,没有在遗传上演变成一种新的、文明的物种。他的文明化过程完全是靠学习和适应环境来完成的,从生物意义上来说,他仍然是第一幅图画中的那种素朴的部落动物。”

    这个精彩的对比不是出于要骇人听闻的想像,而是真实的,真实到一种地步,莫里斯不过是拉远时间的视角,让我们看清楚一个再熟悉正常不过的东西(二十英里见方的六百万人口都市,这不是随便哪里都有吗?)。真实无欺,这正是它最精彩之处。

    借此,莫里斯也再再提醒我们,在极短时间内,面对如此的巨大环境变化,达尔文演化论中生物性演化适应完全帮不来我们,适应只在心智、精神和情感的内在层面进行,这样一想,便不免让我们骇怕,我们的人性真的有这么大的弹性和柔软度吗?我们真的能靠精神的单一层面来承荷所有适应的巨大压力吗?一如莫里斯跟着指出的:“由于我们太熟悉这段历史了(指过去这几千年的都市化历史),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逐渐演化到这个历史阶段的,反而自以为在生物意义上已发育齐全,足以对付所有新的社会问题了。”

    这样的对比和初步理解,于是透露出更深层的某种不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极可能应该把这两幅图像给叠合在一起,才能穿透现代文明这层光亮的、平滑的薄纱,更准确掌握我们当下社会的暗潮汹涌真实内容——现代的和蛮荒的并陈,都会舒适生活底下古老的人性情感和梦境,外表的环境图像是再彻底不过地变了没错而且一去不返,可第一幅画中隐藏的大部分东西并没跟着消灭于千年时光之中,它来不及消失,只能被压制下去,变得更不易察觉而已。一如我们前面所说,丹泽尔·华盛顿的这一趟后九一一的横渡大西洋之旅,被返祖性的人类攻击行为、被人类一直还存在的偏见、疑心和恐惧等等幽微本性,回复成几百年前冒险旅行的样式,也就是说,那些被压着的东西,不仅还不安地蠢蠢欲动,还在压抑中积累能量,一旦社会出现了某个大小缺口,它便以某种程度不等的狂暴喷洒出它的不同熔岩和怒气。可怖点是集体性的疯狂形式,像小布什和布莱尔这两个世界级蠢蛋所凿出的缺口便是此等模样,次一等的则是一般性的犯罪,再更普遍则是人的精神创伤以及由此衍生的身体创伤,大大小小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几处伤口,不管在医学意义上构成或并未构成的疯狂或说各式精神官能症云云。

    用莫里斯的说法是,“在正常情况下,生活在自然的栖息之地的野生动物是不会发生诸如自杀、手淫、伤害后代、胃溃疡、无物欲、肥胖症、同性恋或者伤害同类等等现象;不消说,在人类的都市居民中,这一切都在发生着。那么,这是不是就显示了人类这种物种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呢?乍一看似乎是这样,其实却不然。其他动物在某些情况下,即当它们处于一种受监禁的非自然状态时,也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动物,就表现出我们所熟悉的人类的一切异常情况。那么,显然都市并非一座混凝土建筑的丛林,倒是一所人类动物园了。”

    无法定罪的真正凶手

    一样用布洛克来对比。布洛克写的城市明明白白就是那个纽约大城,渥特丝笔下的大城小镇却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失常》——人类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