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从人的骨头里生长出来的故事——巴斯《雕刻人骨》
展一些方便、一目了然的基本通则,比方说胫骨长度和人体身高的换算表、尸体腐烂程度和死亡时间的对照表、乃至于人骨特征如何在第一时间揭示其性别、年龄、人种归属云云,但这份工作、这门知识仍是高度经验性,个别性的,每一个(或该说每一次)死亡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如同雪花一般,都带着不同的身份、经历和记忆刻痕而来,也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乃至于温度湿度和压力下以不同的方式发生。你要知道的如果不仅仅是他死了没有或他的年龄、人种、身高体重云云这些只供填表格的东西,如果你还多好奇多深究一些,每次死亡便都是独特的,都讲着不一样的故事,而这参差歧异,又总是和它所在短暂的、光影般变换、不重复的纷乱现实密密相连,这意味着,当你试图理解它、窥破它时需要考虑已消逝的现实情境,而当你要重新说清楚它时,一样得重建、得复原已然更消逝、更所剩不多的彼时现实情境。

    把骨头的知识编织成一个故事,谁说不可以呢?

    真正能下判决的、能说最后一句话的仍然是时间。此时此刻还方兴未艾、还不可能水落石出之前,我们能说的只是,我们看得出来,老巴斯博士本人其实并不是那种知识至上的顽固学者,除了那些可归纳出的有条有理知识之外,他仍有他的好奇和同情,也保有他在一个个死亡故事之前的谦卑,这些都是有意义的酵素,有助于他日时间的熟成。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如果巴斯继续写下去,他应该很有机会缓缓发现,原来小说不只是工具不只是知识的投掷器而已,小说本身就是思索就是另一种询问和发现的方式,那些无法在人体农场里用科学方法找到的东西甚至答案,在小说书写的艰辛过程中成为可能。

    说来,专业的文学工作者、音乐工作者这样的闷是长期的,很多人甚至习惯了,把它视为自己的工作处境不再计较,但某个狐疑不平的微弱声音总挥之不去——奇怪我们一直如此谨守分际,我们不会侵入物理学领域里以为自己可摇身变成量子力学者,我们也不会没事摸摸自己身上的两百多根骨头就想取巴斯博士代之云云。我们这么尊重他们的专业,他们为什么不以同样的行回报我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从人的骨头里生长出来的故事——巴斯《雕刻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