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餐桌上发现的商机
   二哥刘永行在他的自传《希望永行》中曾经说:“如果我们一直待在机关里,到今天最多是科级干部,如果我们一直做鹌鹑,到今天可能是衣食无忧的小老板,如果我们后来不做猪饲料,也可能是几个中等工厂的中老板。”

    此段文字的言下之意非常明确,正是因为转战猪饲料产业,才造就了刘永好兄弟的产业帝国和“中国首富”的辉煌。而当年倡导和发起猪饲料产业的正是刘永好。

    1986年,新津县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鹌鹑养殖地。新津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科技部部长宋健在参观了育新养殖场之后,感慨万千的为刘永好兄弟题词:“中国经济的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

    1987年,刘永好兄弟正式取其中的“希望”二字作为企业的名字和事业的品牌,同时也寄予诸多美好的愿望在其中。与希望相伴而生的是挑战。鹌鹑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促使刘永好兄弟开始思索转向新的产业领域。

    4.孕育“希望”:从个体户到民营企业家

    从经济的发展来说,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秩序决定着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开始调整阶段,国家也在探索着进行。作为刘永好兄弟,要想符合中国发展的逻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纵横捭阖,就要下功夫研究国家政策,吃准“气候”。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住机遇,就是善于抓住国家政策调整的契机。这是企业致胜之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刘永好兄弟善于利用知识解读国家的新政策。在“不得不变”之前,他们首先转变思路,先人一步,勇立潮头,辞掉“铁饭碗”,做起专业户,开辟一条“希望”之路。

    对那些急于创业的人,刘永好忠告:在创业准备还不充分的时候,可以先把创业冲动埋在心中,积累能量,等待机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能不断给你提供新的机会。

    刘永好举自己的例子:“刚开始,其实我们并不想养鹌鹑。我们准备创办电子工厂,结果失败了,因为当时不能注册。后来,我们一直把创业冲动埋在心里。到了1982年,中央号召农村发展专业户,我们四兄弟觉得机会来了。所以,大学毕业以后,都放弃了公职,跑到农村去创业。当时,大家很瞧不起农村,但是我们想,越是人们不注意、瞧不起的地方,就越有机会。”

    曾在育新良种场创立发展时期,有着良好口才、能言善辩的刘永好负责跑市场和采购饲料,在他采购饲料时,就对饲料经营进行观察、调查与思考。

    有一次,刚好刘永好进城办事,无意中他发现,在一家公司的门市部门前,排着长长的队。刘永好一时好奇,便走上前去,见一位农民很直率,就问老乡那是卖什么的,老农回答说是卖正大颗粒猪饲料的。

    刘永好一愣:猪饲料这么受欢迎,看起来,比我的鹌鹑饲料销售的量要多得多。

    当刘永好从老农知道饲料是五角钱一斤就问老农:“你不觉得贵吗?”

    农夫说:“刚开始时,可不吓了一大跳?天哪!猪吃的饲料比人吃的大米还贵。后来,听人家说合算,我便买了十斤,结果一试,你说怎么样,一斤全饲料比三斤大麦还管用。这不,从此我家的猪就开始吃全饲料了,小猪长得像气吹似的。”

    中国传统养猪方法很落后,农民用青草、大麦和红薯喂猪,糖分绰绰有余而蛋白的含量严重不足,别的营养成分更不用说了,每头猪一般要长1年才能出栏。要想养猪业有所飞跃,向现代化迈进,必须要发展饲料为突破口。

    而有眼力的泰国正大集团,首先看到中国饲料市场的巨大潜力,抢先把饲料工厂办到中国来,成立了成都正大公司,具有特殊魅力的洋饲料,终究还是征服了这些农民。中国的农民淳朴实在,他们看重实际,一旦认准一个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简介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目录 > 餐桌上发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