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房地产情缘
发现,不过是一块地皮在几个人手里炒成了天价。他总算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这不就是“击鼓传花”么?无论这鼓敲得多响,这花传得多快,最后总是会停下来的,到时候那花落在谁手上谁就倒霉。刘永好是靠卖饲料一分钱一分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凭自己的经验判断:这样的增值并不产生社会财富,此地不宜久留!

    他立即做出决定,这事就到此为止。公司注销了,投资的钱也撤了回来。本色、务实、不贪图侥幸之财的经营之道,让他避免陷入不久之后即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那场海南地产泡沫破灭的黑色灾难。

    “我们选择了放弃,因为当时我们认为,我们的基础还很薄弱,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把饲料做到行业前列,把我们的基础夯实。”刘永好这样说。

    到了1993年,国家开始整顿金融市场,收缩银根,下调银行利率,房地产的泡沫眼看要被吹破。海南房地产也开始跟着降温:从1993年下半年房价开始呈现出回落的趋势,大量高档次的写字楼、别墅都卖不出去,闲置的商品房超过了450万平方米。许多人高价购入的地皮,却不知道怎样开发才好,即使降价也少有人问津。这些人的资金被牢牢套在不值钱的房地产上,给银行留下了五百多亿元不良贷款。根据统计,在海南总计有两万多公顷的闲置土地和1600万平方米已经报建的“半拉子工程”。

    在海南有不少高档住宅的投资者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包括事业单位,据说它们宁肯房子空置也不愿意降价。其原因是,如果降价处理这些资产,便会出现账面损失,其负责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或行政责任,而僵持在那里不行动,账面上还可以保留一个较高的有形资产数字。这并不代表在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什么价格刚性,而恰恰暴露出中国的国有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严重欠缺。自欺欺人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拖下去会越亏越多。

    1995年,当这股挟带着巨大经济泡沫的狂潮尘埃落定时,全国约有800多亿的资产就像“烂尾楼”一样被钉在海南这片土地上。房地产泡沫过后,550多幢“烂尾楼”遍布在海口、三亚,随处可见的“烂尾楼”赤裸裸地在向世人诉说着几年前的狂躁,展示着泡沫破灭过后的伤疤。尤其是那么多“烂尾楼”的存在,严重打击了国外来华投资者的信心和勇气。海南经济跌入低谷。

    2.观望与练兵

    一开始,国内在房地产业方面区域性的品牌企业不多,全国性品牌更少。绝大多数地方的情况是靠早些年地方政府的投入,靠垄断性的土地资源,进行垄断的房地产开发的。

    这样一来,一方面奠定了房地产开发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政府化或者垄断化的开发行为,这些状况会随着市场化进程逐步弱化,直至萎缩。而相应而来的外资投资、民间资本投资或者混合所有制制度下的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逐步成长壮大,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总体说来,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的特点有:多,房地产开发商多;弱,房地产企业实力弱;差,房地产品牌不够亮;乱,房地产企业管理乱;散,房地产商分散,各自为政。

    这种格局与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发展目标不相称。20世纪60年代香港有数百家房产商共同抢占同一个市场,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不断推动,使得小、乱、杂的企业逐步被淘汰,有实力、规范、有信誉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最后在香港有能力规模开发的只有十余家。这与先在北京的上千家、全国几万家房产商的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房地产开发的春秋战国的混乱时期会随着市场的规模化逐渐结束,90%以上的企业将会被迫转行或者被重组。而最终较量出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经营、有规模、有档次的企业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简介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目录 > 房地产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