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大乱。若在腹,则
天下有事。若在背,则天下无后。”
太兴中王敦镇武昌,武昌灾,火起,兴众救之,救于此,而发于彼,东西南北数十处俱
应,数日不绝,旧说所谓“滥灾妄起,虽兴师不能救之”之谓也。此臣而行君,亢阳失节。
是时王敦陵上,有无君之心,故灾也。
太兴中兵士以绛囊缚紒。识者曰:“紒在首,为干,君道也,囊者,为坤,臣道也。今
以朱囊缚紒,臣道侵君之象也,为衣者上带短纔至于掖;着帽者,又以带缚项,下逼上,上
无地也。为裤者,直幅,无口,无杀,下大之象也。”寻而王敦谋逆,再攻京师。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铃下仪仗生花,如莲花,五六日而萎落。说曰:“易说:‘枯
杨生花,何可久也。’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之间,言威仪之富,荣华之盛,皆如狂花之
发,不可久也。”其后王敦终以逆,命加戮其尸。
旧为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数也。初,王敦南征,始改为长柄,下
出,可捉。而减其羽,用八。识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创为长柄,将执其柄以制
其羽翼也。改十为八,将未备夺已备也。此殆敦之擅权,以制朝廷之柄,又将以无德之材,
欲窃非据也。”
晋明帝太宁初,武昌有大蛇,常居故神祠空树中,每出头从人受食。京房易传曰:“蛇
见于邑,不出三年,有大兵,国有大忧。”寻有王敦之逆。
译文:
一
当初,在汉元帝、汉成帝的时代,有预见的人士曾说过这样的话:“魏
朝的年号有太和,那时候在西边三千多里的地方会有裂开的石头,上面有五
匹马的图案,石头上还有文字,那文字是‘大讨曹’。”等到魏国刚兴起的
时候,张掖郡的柳谷有裂开的石头。这石头在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
年)开始出现,在黄初年间(公元220年—226年)形成,在太和年间(公
元227年—232年)花纹图象就齐备了。它的周长有七寻(八尺为一寻),
当中高一仞(七尺或八尺为一仞)。青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龙、马、麟、
鹿、凤凰、仙人的图象,都清楚地附着在上面。这一情况,是魏朝废替、晋
朝兴起的符命。
到晋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张掖郡太守焦胜上奏说:“拿留在郡
府的本国图谶校对现在石头上的花纹图形,文字的多少不同。现在我谨把这
些花纹都描摹在此,呈上请阅。”考察那花纹图形,可以看到有五匹马的形
象:其中一匹马,有一个人戴着平上帻、手握着矛朝骑在它身上;其中一匹,
有点象马的形状,但又不完全象马。那图上的字有“金”,有“中”,有“大
司马”,有“王”,有“大吉”,有“正”,有“开寿”;其中有一些字排
成一行,那是“金当取之”(金德的晋王朝将会取代魏王朝)。
二
晋武帝泰始初年,衣服上身做得短小、下身做得长大,穿上衣的人都把
腰身做得很小。这是君主衰弱、臣下放纵的象征。到元康末年,女人把背心
穿在外面,加在有领的衣服上,这是内装穿到了外装上。那时做车子的,草
率地迎合世俗而崇尚轻小,又屡次改变它的形状,都用白色的竹篾为镶边,
这是古代灵车留下来的形制。这些都是晋朝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