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局初定,杨坚又想起了元谐的话:“公无党援,有如立在洪水中的
一道土墙,大危也!”
杨坚的心情十分凝重。
他受命辅政是昨日下午末时,这是杨家最大的事,便让长子杨勇去唤三弟杨慧前来议事,但杨慧拒绝前来,却如下一句冷冰冰的话:
“隋国公恐怕都保不住,还想干灭族的事?”
在大喜的日子当头被淋了一瓢冷水。他怏怏地入宫,下了三道指令:一、秘不发丧;二、戒严,内宫有进无出,外城无路引不许通行;三、升堂侄杨雄为司马上大夫,协助窦荣定卫戍京师。
他出宫回府路上碰到了元谐。元谐是他少时国子监受业的老同学,已知他受诏辅政,却无片言只语相贺,但道:
“公无党援,有如立在洪水中的一道土墙,大危也!”
老同学出语一片精诚,但与三弟杨慧的话完全一致。三弟的夫人是武帝的妹子顺阳公主,他全然站在宇文氏一边实为杨坚的政敌,出语诅咒并不奇怪;而老同学元谐也这么说,不能不使杨坚震惊了。震惊的是:朋友与敌人对杨坚当前的处境,看法完全一致,都认为非常危险。
杨坚不得不三思他面临的危险。是的,潜在政敌们的势力太大,执政必有惊涛骇浪!是否待自己羽毛丰满之后再图进取?有道是退一步天宽地阔……
这时,来了杨雄。杨雄是他的堂侄,是奉命前往笼络李德林、高颎二人的。
杨雄回禀李德林说,大势他也知道一点,即蒙关照,舍命陪君子就是了;高颎说愿受驱驰,万一大事不成,颎也不辞灭族!
杨坚听了大受振奋,显然二人对形势的看法与杨三郎、元谐不同!这二人宫不大,但见识非凡,名望又高,他们的意见无疑要比三郎、元谐高明。当即言道:
“速请李、高二公相见!”
“是!”
“且慢!这两人虽然只是下大夫,但你务必以王公之礼相待;否则,请不来。”
“侄儿明白!”
杨坚望杨雄的去影,不觉叹了一声。心想:二弟已经去世,三郎老是闹对立,四弟年纪尚轻,幸好有这个侄儿,否则,连个臂助也没有了。
高颎、李德林很快就来了。寒暄了几句,即转入了正题,李德林问:
“杨公有何忧愁,可让我等分忧?”
“大忧愁!”杨坚道。当即将眼前困境摆了出来:如今天下实为六个上柱国、大总管所控。尉迟迥控制太行山以东十个州,加上他侄儿尉迟勤所控的五个州,共十五州;韦孝宽控制了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并州总管李穆控制了河东、山西九个州。这三家实际控制原北齐全部领土。此外,雍州总管毕王宇文贤控制北周的心腹之地、关中八个州;司马消难领郧、岳等九个州;益州总管王谦领西蜀十八个州。这些人多数想入京辅政,也具有执政的威望与实力,只要有一个人发难,势必争相效尤。还有数不清的王爷更想出主朝政,尤其是天元帝(周宣帝)的五个叔父,最为可虞!局势无疑是十分严重的,稍微风吹草动,便将失控。
高颎边听边想,觉得杨坚所言全是现实,一点也不夸张,但情形还可能有更坏。他说:
“杨公所言乃是定数,是明摆的事实。但以下犯上,不免负反叛罪名。既是反叛,便违背国情民心,百姓乱怕了,所以平定叛乱不会太难。最可虑的是变数。弟承兄业,本朝有大量先例可循,北齐更有叔篡侄位前例。假如他们略作变通,不与杨公争辅政之位,而是直接扶身边的王叔爷当皇帝,既省力,又名正言顺。例如尉迟迥,他完全可以派人到百里外的襄国,将赵王宇文招迎回邺城称帝。以尉迟迥的实力,以赵王招的威望,只恐旋踵即恢复了北齐的天下,邺城的齐都宫殿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