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争取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
报道的这段话与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华国锋的讲话比较起来,有几点进步:首先是对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去活动的意义评价提高了。1977年3月讲话只是说群众(没有说广大群众)在清明节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报道则说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是伟大的革命行动;更重要的是三月讲话中接着前一句又说了一句:“确有少数反革命乘机制造了天安门反革命事件”,14日《北京日报》的报道对1977年3月讲话中这后一句话的意思虽然没有否定,但也没有再提。

    这一段话是11月15日见报的,何时经过怎样的过程在报道中写进这样的话,我至今还不清楚。《北京日报》中这一小段话插在长达三四千字的报道中,而且没有在题目中标出,当天没有引起在京西宾馆开会的人的注意。可是新闻界的三位同志:新华社社长曾涛、《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却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采取了一个重要的行动。他们从《北京日报》报道的全文中抽出这一段话专门发了一条新闻,加上了一个《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的标题,把本来只是讲群众到天安门广场去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如何如何的内容“拔高”了。

    新华社11月15日发出电讯后,11月16日的《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出这则新华社电讯稿。当天早晨参加工作会议的同志看到这条新闻兴高采烈。新华社发出这条新闻时没有送中央政治局审批,也没有向常委中任何一个人报告。据余焕春回忆,事后胡耀邦对胡绩伟说,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没有给他打个招呼。当时曾涛等人的考虑是:这件事以不请示为好,就由新华社自己负责。关于此事未经政治局讨论这一点,纪登奎在西北组开会的会议室里,在开分组会前说过,这样的事未经政治局讨论不好。大家就对他说,这件事情已经很清楚,毋须讨论。

    我接触到的同志都赞赏曾涛同志的勇气和果断行为。华国锋当然明白这一点。这件事只是产生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并不是会内的事情,但对会议发生了影响。因为在新华社这条新闻发表后,经过三天的考虑,11月18日华国锋为童怀周送去人民文学出版社要求出版的《天安门诗抄》题写了书名。华国锋用这样一个方式,做出了支持曾涛等同志的行动的表示。

    新华社这条新闻同时也报道了在“天安门事件”中被判刑者全部宣布无罪的消息。但中央工作会议上还是有人希望中央对“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问题再做一个明确的表态,认为在18日华国锋题书名之后,“天安门事件”性质平反这一件事事实上应该说是完全解决了,唯一还要做的事,便是要求中央再正式发一个文件,再做一个明确的表示。东北组的华楠就这样回忆说:

    11月25日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的大会上就“天安门事件”讲了这么一段话:“粉碎‘四人帮’以后不久,中央就着手解决在‘天安门事件’和这一类事件中革命群众被迫害的问题。随着揭批‘四人帮’运动的深入,这方面的问题大都陆续得到解决。但是,问题解决得还不彻底,还没有为‘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平反。中央认为,‘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的群众运动,应该为‘天安门事件’公开彻底平反。”这一段话华国锋讲得是很聪明的,为自己做了某些辩护,又承认了未为“天安门事件”性质平反的现实,最后表态接受会上的意见,代表中央为“天安门事件”性质平反。他讲话中的这一部分,我认为是应该受到欢迎的。“天安门事件”性质平反的确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曾涛等同志的行动只是使这一平反来得快了些,快得没有能等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没有等到三中全会召开,就提前解决了,这是中央工作会议上大家提出的、未等会议结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简介 >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目录 > 第二节 争取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