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倡导改革的会议
还计算了一下,如果有百分之五的县,百分之五的人口,搞得比较富,全国就有100个县,4000万人,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国家,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县和人口那就是一个大国了。他开了一张他估计有可能先好起来的十九个地区的单子,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广东的深圳,可见他很早就注意到这个地方了。他认为那儿可以先富起来的条件是可以开展外贸工作。他考虑的不只是地区,也考虑个人。个人当然是与地区相联系的。他说搞得好的、快的地区,可以提高工资待遇,这也是个大政策。他说要先让百分之五的农民有购买力,城市内有一部分工人有购买力,下个决心,能做到百分之八就更好了。他也举了一些地方的农村说明。他讲北京有个生产队打石头富起来了,讲了种果树七八年就可以见效等等。他也说过要允许一部分企业、地区、社员先好起来。他说“先好起来”,也说“先富起来”,在闭幕会的讲话稿中写的是“先富起来”,在我的笔记本上“先富起来”的话在不同场合都说过,我记得他还说过“要人民生活富,尽量拔尖”那样的话。他反对平均主义,说这是个大政策,干得好的就比左邻右舍好。
他说的第二个政策便是“权力下放”。他说农业是让各生产队能够“真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给生产队权力,让他们能够按规律办事,干得好不好看人们收入增加了没有。另外,在比较早的一次常委听取召集人汇报的会上,他讲:要给地方权力,特别在种植方面,中央决不要干涉,地方比中央对当地情况熟悉,县要更有权,有“积极权”。他认为对“三自由”批评太多,把正当的东西当作错误批,城乡搞死了,总之要给农民种植权,把社会搞富。
就在那次常委会上,邓小平讲:哪个省区有条件,可以向外国借款,但债是要还的,有利息的,规定后不要干扰。他主张要给下面机动权,在统一计划下有广泛的活动余地。
在一次常委听汇报的会上,邓小平讲:
“现在一个大队相当一个村。生产队要全部按经济组织那样来管理,基本上要转到经济管理上来。用经济办法管理企业,使下面有点权力,确实使下面活起来,企业可以不要只听上面讲什么就做什么,而要看社队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邓小平还讲权力下放是个“大政策”。
中央工作会议在理论上原则上讲改革不算多,但是倡导改革的精神很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