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祸起萧墙
对了,前几天大司徒的属官司直陈崇有一道奏章送上来,朕正让公卿们讨论,安汉公既然来了,您也看看吧!”
陈崇的奏章,洋洋洒洒一千九百二十一个字,引经据典,狠狠地歌功颂德了王莽一番。王莽接过来,越看,脸皮越烧得慌:
“臣,臣哪有这么好?愧煞人也,愧煞人也!再说陈崇这人,王莽知道,办事倒挺干练的,但笔头的功夫绝没有这么出色,这篇奏章,怕不是出自陈崇之手。”
王政君笑着点点头:
“联也看出来了,后来一问,他才说了实话,敢情是张敞的孙子张竦捉刀代笔,替他拟的稿儿。不过,甭管是谁写的,以朕看来,倒也描出了安汉公您的七八分模样——当然免不了有些拔高,这也在情理之中。您既然不好意思看完,就让内传念念怎么样?”
“别,千万别!这么一来,岂不让臣无地自容了?”
王政君不理他,叫来内侍。
说是一千九百二十一个字,那是文言文。要翻成咱们现代汉语,可就多多了,可是笔者想,这篇专为王莽歌功颂德的奏章,虽然长了点儿,也有点儿文饰,但对于了解王莽,了解王莽那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还是有用的,咱们豁出去耗点儿时间,坐在长乐宫里,嗑着瓜子、叼着烟卷,只当听一回报告。
内待清了清嗓子,开始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臣陈崇私下注意到,安汉公初踏政界,正是社会风气崇尚奢华的时候,他受到太后和皇帝优待骨肉至亲的恩宠,沾着伯父叔父们尊荣显赫的光彩,金钱多,权势大,没人能够违反地的意志。可是他却降低身份,实行仁爱,克制私心,遵行礼制,抵御世风,矫正陋俗,坚定不移地特立独行。穿粗衣、吃劣食、乘陋车、驾驽马,配偶没有两个,在家里孝敬尊长、友爱兄弟,没人不知道。他不追求名利,乐于遵守圣贤之道,温和贤良,谦恭地对待士人,对发达前的老朋友常施恩惠,对老师、朋友非常忠厚。孔子说:‘什么都赶不上贫穷而快乐、富有而爱好礼节’,这说的就是安汉公啊!
“等到担任了侍中,原定陵侯浮于长犯了大逆罪。安汉公不敢照顾私亲,建议给予惩罚。周公惩罚管叔、蔡叔,季子毒死叔牙,安汉公也是这样啊!”
“因此孝成皇帝才任命安汉公为大司马,把国家命脉委托给他。孝哀皇帝即位,高昌侯董宏追求名位,迎合上面的意图,制造两个皇位系统,是安汉公亲自弹劾他,明确了大是大非。安汉公指出,定陶太后不应当在皇太后的篷帐里落坐,从而申明了朝廷的尊卑体制。《诗经》里说:‘软的也不欺负,硬的也不害怕,不侮辱弱者,不惧让强者’,这说的不正是安汉公吗?”
“安汉公深怀谦让的态度,打心眼儿里要让出大司马的职位。定陶博大后打算建立超越本份的称号.可又顾忌安汉公的铁面无私,而奸巧伪诈的朱博之流,也对安汉公弹劾淳于长、董宏的劲头耿耿于怀,上上下下一拍即合.串通一气,制造流言蜚语,要尽了阴谋诡计,终于搞成了‘帝太太后’之类的篡窃的名号。他们排斥驱逐仁人贤士,杀戮伤害宗室外戚,安汉公因而遭受了跟伍子胥、屈原相类似的诽谤,远离朝廷,去到封国。这时朝廷政治混乱,法制败坏,危亡的灾祸,有如一发千钧。《诗经》说:‘贤人逃走,诸侯邦国困苦’,说的就是这档子事呀!
“这个时候,皇宫里没有皇位继承人,董贤据于高位,掌握大权,傅家有女儿作内应,他们自知得罪了天下官民,又跟中山王结下仇怨,必须结成统一战线,从共同的忧虑出发,同心合力、坚定不移,假托遗诏,不停运用赏罚大权,首先除掉心腹大患,迅速引用依附他们的人,于是借口中山冯太后曾经谋反,来阻止中山小王入京继位,同时征立另外的皇族远亲,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幸亏安汉公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