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升华起来吧,我的诗行”
    《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的作者陈明远出身于一个职员家庭,父母都是邮电局的职员,既没有书香世家的门第,也没有文人亲戚。他属于跟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者上初一时,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最初学写的几首诗。这些诗表现了50年代红领巾们的生活。

    好像那窗口的小鸟,

    我的心也醒得很早。

    眼睫毛还没有张开,

    胸喉就飞涌出歌笑——

    《清晨》

    很快陈明远就收到了郭沫若的回信。整整三大张信纸,鼓励他并加以指教:“首先要做真正的新人,才可能写得出真正的新诗。……在生活中有感而抒发,就自然流露为诗歌……”作者的第一批诗歌,是写在练习本上的,陆续寄给郭沫若后,郭沫若不厌其烦地加以修改、评阅。后来,陈明远把这些诗汇集在起,命名为《练习曲集》。他把数学和诗歌称之为自己生命的两个翅膀。

    上高中时,陈明远开始学写古典诗词。有一年暑假,他到北京,常到郭沫若家去玩,并在郭家结识了田汉、老舍。从此,他又有了两位老师,成为他们的小友。田汉对他说:“只要你跟我学填词,保你一学就会。”田汉特意送给他一本《白香词谱》,又介绍他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作为教材。从此陈明远为了打好写新诗的基本功而学写诗词。他不断将其学写古诗词寄给郭、田二位老师,并得到他们的指教。

    第一次受到郭、田好评的诗词习作:

    忆秦娥·学画马

    新学画,

    千难万苦能不怕?

    全不怕!有朝一日,驯服烈马!

    鬃毛抓住火一把,高墙宽涧当心跨。

    放心跨——

    得心应手,长驰天下!

    学到相当程度,田汉又对他提出进一步要求:把自己写的旧诗词改写成新体诗歌。就像把同一幅画面用水墨画和油画两种形式表现出来那样,从中悟得诗的三昧。

    1957年夏天,在郭沫若支持下,陈明远开始用白话体诗歌译写郭沫若的旧体诗。从1957年到1962年,在郭沫若亲自指导下,他完成旧诗新译共约300首之多。诗稿先后请田汉、老舍、叶以群、白杨等老前辈审阅指正。但郭沫若不同意出版,一直到1964年郭沫若终于为译诗《新潮》集写了《新潮后序》。此时,陈明远已于一年前从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从事语言声学方面研究工作。《新潮》书稿由叶以群编定准备出版时,文艺界的“四清”整风开始了,于是《新潮》被打入冷宫。

    在“文革”开始的前一二年中,陈明远在先生们的指导下写了三部以海外华工奋斗史为主题的长篇叙事诗:《马来亚华工子弟》、《在古巴的中国人》、《东方的使者》。

    第一部长诗的故事情节是由田汉先生提供的,并对此诗的主题歌反复润色推敲:

    我从小的摇篮就在,

    马来亚丛林深处。

    我头上慈母的泪珠,

    是南国灼热的星雨——

    《马来亚华工子弟歌》

    在1964年,作者的几位教师都认为作者学习已有十几年,应该满师了。不妨陆续发表一些诗篇。叶以群准备安排杂志刊登作者的诗选,并着手写一篇报道文学,介绍郭沫若等诸位教师培养诗歌新人的经过。就在一个诗歌新星即将正式推出的时候,“四清”整风中,田汉遭到残酷的批判。于是这次诗歌新星又一次发射失败。

    在1964年华东现代题材话剧观摩演出期间,田汉受到柯庆施、张春桥等的打击。未等到会演结束,田汉即愤然离开上海。田汉家中往日高朋满座,宾客如云,这时,忽然变得门可罗雀,萧条冷落。可是,从事科研工作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66-1976的地下文学简介 >1966-1976的地下文学目录 > “升华起来吧,我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