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七品官耳
代相传。年代久远,一般的扶正压邪的故事渐渐淡化了,留下的则是带有雅谑意味的风流故事。列举数则,以见一斑。
善人案。潍县士绅中有善人,也有伪善人。据说,城西贾庄有一位贾善人霸占一寡妇之女。寡妇告到公堂,姓贾的则说是怜惜弱女,纯属行善。板桥点头,认为行善应当奖赏,关照贾善人侍立一旁,看他审案。第一案是邻居为毁衣打官司。板桥说,有善人在此,善人赠尔等一袍,不就了案了么?姓贾的只好脱下长袍。第二案是穷户欠富户20两银子,富人索债告到公堂。板桥认为是善人行善良机,关照姓贾的出银了结,姓贾的忍气吞声,掏出20两,以维持其善人面貌。第三件案子是老妪告儿子忤逆,儿已外逃,老妪气忿不已。板桥说,有善人在此,善人代你儿挨20大板,可为你老人家消气。这时贾善人连忙叩头,表示愿意退出霸占之少女了结。就这样,板桥剥去了伪善者的伪装。
石头案。板桥到县不久,一批豪绅见新任县官并不上门谒见,欺负他是一介书生,派恶奴到衙门闹事。板桥回衙,恶奴装疯卖傻,当街胡闹,故意踢倒小贩摊位,要小贩告官。板桥讯问是谁主谋?是谁撞倒摊位?诸恶奴齐声说是衙门口一块青石。板桥知诸人有意与新任县官为难,但不露声色,准诸人作证。板桥对着青石大怒道:诸人告你,绑赴大堂,听候公断。诸人拥至堂下,看新来的县官如何动作。板桥先审石头,石头自然无语,板桥又关照打石头40大板,要石头开口。板击青石,惹得恶奴一个个大笑不止。板桥故意问恶奴为何发笑,恶奴说,石头无嘴无腿,如何开口?板桥勃然变色道:既知石头无嘴无腿,何以作伪证欺负本官?关照把证人一个个捺在堂下,重责40,打得恶奴哑口无言。从此诸豪绅知道新任县官非等闲之辈,不敢轻慢。
私盐案。潍县近海,海滨产盐。清廷规定,盐业只许官卖,是一批经官家核准的盐商的专利。盐价甚高,民众也无可奈何。滨海贫民,有的私自取盐出卖,称为贩买私盐。板桥《潍县竹枝词》云:“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挑又被拏”,写的便是这类盐民。一次,一个富商拿到一名“半篓盐挑”的贫民,扭送县衙告状。富商盛气凌人,说前任知县如何如何,对于犯了王法者,理应严惩不贷。富商素知板桥偏袒贫民,此次有真凭实据,就看如何发落。板桥说:示众如何?富商点头;板桥说,就在你店前示众如何?富商大喜;板桥又说,就在你店前示众一日如何?富商则大喜过望。示众之日,板桥以芦席作枷,芦席上黏着板桥所作书画,每日更换,均为精品。一时观者如堵,富商门前路为之塞,无法营业,过路行人且对富商骂声不绝。到了第三天,富商只好求板桥放了贫民,了结此案,但店中已损耗若干了。
赖婚案。板桥微服私访,遇书生某某。书生长叹,说命运不佳,细细盘问,才知道从小与某县吏之女青梅竹马,两情甚笃,两父母作主,从小定亲。长大以后,书生家道中落,女方父母赖婚,已向县衙告状。板桥回衙,恰巧此县吏送银若干,至后堂求板桥对此案能曲为周全。板桥见此女姣好,就要收此女为义女,问县吏意见。县吏连连感恩。板桥又说当择佳婿,由本官选定如何?县吏因板桥已收银两,想必另许高门,又是连忙感恩。板桥私问此女意见后,以义父母名义许配此女给那位私访过的寒士,并以县吏所赠银若干为办理陪嫁之资,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闹得那位县吏尴尬万分。
僧尼案。板桥有一首《判潍县僧尼还俗完婚》,诗云:“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⑧这首诗反映了一则轰动潍县的风流故事。故事说,石佛寺一位僧人与天月庵一位尼姑剃度前相识,情愫暗通,后因种种变故,不幸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