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莽县令乔设鳌山会 奇书生姑射春灯谜
晚生偶经此地,适才见那县衙之前,灯篷之下,悬灯猜谜、射覆投彩,正是元夕盛事,不知众位为何一见那吏员拿出奖物,竟尔哄然走散?”
小厮一听,脸上扮了个齮虎,连连摆手道:“休提,休提!俺县的这位太爷乃是普天下一等一的铁爪篱,皮筲箕,这些年把个长清县境的地皮也刮走了一层!素常日只要抛出一文钱,满县百姓便须千倍万倍地与他纳贡,今日在那鳌山之下搬出黍米制钱,八成又是聚敛盘剥的花招,俺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那士子听毕,微微一笑,整一整头上青巾,勒一勒腰间丝绦,便要走向灯篷。小厮一见,连忙一把攥住衣袖,问道:
“尊客敢莫想去猜谜投彩?”
士子点点头道:“正是。”
小厮连忙劝道:“使不得,使不得!尊客休要去赶这一趟浑水!弄不好,轻则白送了你这衣服行囊,重则丢了性命!还是快些赶你的路要紧!”
那士子也不答话,拱一拱手,说了声“大哥放心”,撩衣直奔那闪烁着灯火的篾篷。
此时,灯篷前早只剩得五七个浮浪子弟,兀自口里嗑着瓜子,指点着灯谜儿叽叽呱呱地乱笑,却哪里有一个人敢上前猜谜射覆?那吏员心中焦躁,正待发话,猛然间人丛里起了一阵骚动,一团青影疾奔灯篷而来,霎时,荧荧的灯影之下早站出个儒雅秀士,只见他叉手兀立,从容问道:“请问尊驾,这些灯谜许得过路人射覆么?”
那吏员皱眉打量着面前这位不速之客,说道:“看你这位年兄,敢莫也想来博些彩头么?”
士子点点头,呵呵笑道:“正是,正是,晚生四海求师,八方游学,这两日盘缠告罄,行囊羞涩,可巧今日碰上尊驾在此设篷射覆,晚生不才,愿以胸中锦绣,换得几升黍粮、数串银钱,以解绝粮之厄!”
吏员瞠目扫了士子一眼,笑道:“年兄有此雅兴,委实令小邑今日灯会添了光彩!只要年兄猜中谜底,自然按规矩奉送黍米、制钱——”
那士子不待他说完,对在场众人说一声“众位乡邻,恕晚生僭越了”,拔步便要跨进灯篷。那吏员呵呵一笑,忽地一把拦住,又道:“年兄也忒性急,适才俺只将这猜谜射覆的规矩讲了一半,还有一半,你且听得明白:三十六道灯谜倘若一并猜中,这一箩黍米、满贯制钱自然归你所有。不过,若是有一道谜面猜得错了,须按所有彩头赔偿,那便是足足百两纹银!”
这番话尚未落音,早将在场的众人吓得伸出舌头半晌缩不回去。那士人却只当没听见,微微笑道:“有赏有罚,这也不足为奇!”说毕,从容闲适地解下肩头伞囊,交到那吏员手上,说一声:“这些物事,便是晚生今日猜谜的押头”!
此时,一见有人出头猜谜,那些走散的人又踅了回来,此外又添了些看热闹的百姓,灯篷下渐渐聚拢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众人屏息敛气、凝神注目,一面想见识这位游学士子的才气学识,一面又担心这外乡孤客堕入官府的彀中,一个个手心里都攥出冷汗来。只有那吏员依旧不动声色,拱一拱手,将这士子让进灯篷,然后吊着眉梢眯着两眼,嘴角挂着冷笑,注视着这冒冒失失、大大咧咧的秀才如何猜出谜语来。
只见那士子背翦双手,仿佛踏宫商踱律吕般地在灯篷里转悠起来,他忽而拨一拨这盏灯,又忽而戳一戳那盏灯,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喃喃自语:“好手艺好手艺!”半晌也不曾猜出一只谜底来。
围观的众人见他这模样,不由得悄悄议论起来:“瞧这秀才一身书卷气,兀的却是银样枪镴头!”“俺只道是个会念经的和尚,怎的变成没嘴的葫芦!”吏员已自按捺不住,正待发作,蓦地,那士子却转过身来,双眉高挑,两颚轻抖,大袖呼呼拂风扬起,嘴里迸出一阵大笑:“嘻嘻——呵哈哈哈!”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