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义勇军开赴陕北,与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组成西北主力红军兵团,消灭敌八十四师高桂滋部,扩大陕北苏区。
第二,红四十二师骑兵团,配合各游击队南下韩城、邰阳、白水、蒲城一线,袭击敌四十二师冯钦哉部的后方,相机打击甘泉、宜君之敌,并在甘泉、宜君地区开辟新苏区。
第三,红四十二师第一团在陕甘边南区一带坚持斗争,打击敌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并保持与南梁中心区的联系。
第四,红四十二师第二团摆脱敌人的“围剿”,开辟庆阳、环县、定边、靖边根据地,向三边发展。必要时,放弃南梁,转移至洛河川夏寺湾一带开辟中心苏区,南梁地区由地方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
就在反“围剿”部署刚刚下达,反“围剿”斗争即将展开的关键时刻,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以及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的创建者之一的谢子长,终因伤势严重恶化,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谢子长的逝世是西北红军和西北人民的重大损失。为了纪念谢子长,党决定将他的故乡定安县(当时叫赤源县)改名为子长县,并修建了子长陵园,永志纪念。在当时,为了防止敌人乘机袭击,避免影响根据地军民的斗争热情,西北工委对谢子长的逝世暂时绝对保密,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家属和战友不穿孝服,不戴黑纱,行文布告中也仍签署谢子长的职衔姓名。保密活动一直到5月上旬,红军攻占了安定县城和延川县永坪镇以后,才逐渐解密。
1935年3月,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在庆阳城壕川地区,对敌三十五师予以迎头痛击,一举攻入敌三十五师的前沿阵地,重创敌军,然后突然离开南梁,挥师陕北。4月15日,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到达陕北安定县李家岔、黄家峁一带,受到陕北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红二十六军主力所到之处,群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杀猪宰羊,犒劳红军、赤卫军,少先队站岗放哨,作向导,传递情报;妇女缝补衣服,做鞋袜,看护伤病员。陕北人民的拥军热情使红二十六军指战员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杀敌的决心,要积极勇敢地作战,消灭更多的敌军,来报答陕北人民的期望。
在刘志丹的直接领导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三团和西北义勇军及陕北游击队第三纵队,经靖边进军横山。4月22日于横山寺儿畔歼敌八十六师井岳秀部一个精锐连,大大鼓舞了陕北苏区军民的反“围剿”斗争的热情。
1935年5月1日,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三团、西北抗日义勇军与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在赤源县白庙岔胜利会师,组成西北红军主力兵团。会师时,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兵力近1000人,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二、三团共有兵力1250余人。两部共2100余人,长短1500余支,轻机枪四挺。当天举行会师大会,周围几十里的赤卫军和群众都赶来参加大会。刘志丹在会上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了反“围剿”的方针和政策。各部队的代表也在会上讲话,表示了互相学习,团结友谊,协同作战的决心。会场始终洋溢着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军民之间的亲密团结、互助友爱的热烈气氛。会后,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各部队都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教育和战斗动员,鼓足了士气,增强了反“围剿”的战斗力。5月20日,西北军委颁布了军事纪律、政治纪律、战勤动员条例及其处决土豪劣绅的法规,使西北红军主力兵团的两支主力部队有了统一的纪律和法规,保障了反“围剿”作战步调的统一。这时,西北军委根据周家崄会议的决定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治委员,白鉴任政治部主任,黄子文任秘书长,朱子休任参谋长。红八十四师司令部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