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红军西征与陇东新苏区的开辟
    1935年底,华北事变后,全国的抗日救亡形势日益高涨。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 936年2月,为适应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迫切要求,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出师东征。5月,当东征红军挺进同蒲铁路,连获重大胜利之时,蒋介石不顾民族安危,调集数十万中央军进入山西,拦截红军抗日的去路。红军为了保存中国国防实力和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在取得许多胜利之后,回师河西。这时蒋介石再次加紧了对陕甘根据地的进攻。为了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争取东北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时为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中共中央组建了西方野战军,于5月底开始西征。经过四个月的连续作战,红军予敌以沉重打击,争取了东北军,使其转变了立场,停止了对红军的进攻。同时拓展了广大的新苏区,为陕甘宁边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红军的东征与回师,刘志丹的英勇牺牲

    1935年11月,在红一方面军取得陕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后,中共中央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1936年红一方面军和陕甘根据地应如何发展?

    我们知道,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放弃原有的江西苏区进行长征。长征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战略转移中,寻找一块能够使红军生存和发展的新的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使历时一年的战略大转移终于有了一个比较稳固的落脚点。然而,陕甘根据地处黄河、沙漠三面的包围之中,东面隔河与阎锡山统治的山西相望,西面则是甘、青、宁“四马”的势力范围,北临沙漠,南面又是国民党重兵聚集,用来“围剿”红军的关中基地。这种地理条件使红一方面军大规模的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回旋余地,而且陕甘苏区土地贫瘠,物产不丰,人口只有数十刀,其中当红军的已超过3万,因此,红一方面军在这里求发展,在粮食、衣被的供给,兵员的补充方面受到很大限制。①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分析了全国的形势,提出了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扩大红军和根据地,打通抗日路线,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主张,即后来概括为“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但是当时党和红一方面军的许多高级领导同志。包括担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同志,对红军战略上的东征表示担心。他们认为陕甘根据地是当时党和红军唯一的比较巩固的根据地,此时在南、西、北三面尚有十几个师的敌人在包围着它。红军东征作战,敌军会从后背和侧翼乘虚而入,这块根据地就有失掉的危险;再则,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很疲劳,力量也较弱,全军仅11000余人,而东征作战的对象——山西军阀则实力较强,号称十万人(实际八万人),加之红一方面军是背水作战,一旦不能顺利进行,也有相当危险。因此主张巩固地发展陕甘苏区,即采取“巩固中求发展”的方针。

    为了统一思想认识,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会议,会议在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了“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并规定:“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抗日路线’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的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面的山西和北面的绥远等省去”。为此,红军有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进行作战的任务。后来,中央军委又开会进一步讨论东征的问题,统一了认识。认为经过必要的、充分的准备,采取一定的措施,利用敌人的麻痹情绪,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陇东老区红军史简介 >陇东老区红军史目录 > 第九章 红军西征与陇东新苏区的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