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大搬家”被动挨打——转兵改向
征出发时有86859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0000多人了。

    面对着流血的湘江,许多战士哭了。博古的精神几乎崩溃,李德气得暴跳如雷,毛泽东紧皱眉头一声不吭,周恩来、朱德等痛心疾首陷入沉思……

    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和广大指战员,更多的则在思考、对比: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都能取胜?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屡屡失败?红军为什么被迫大转移?为什么会遭到血染湘江的惨败……?悲痛、愤怒、不满,牢骚、怪话、指责,无数的问号,变成了惊叹号,像一把把匕首,直指左倾盲动主义领导人的脊梁。

    通道会议针锋相对

    冲过湘江以后,损兵折将的中央红军进入了广西与湖南交界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暂时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老山界山势连绵,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林深叶密。这是中央红军突围转移以来遇到的第一座高山。红军白天黑夜行军,向西北挺进。

    红军指战员们一路行军,一路议论,一路牢骚,大家普遍感到疑惑和不满。连一向开朗、处事谨慎的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等人,这时也评头论足,谈论着经验教训。

    在所有这些牢骚和议论中,谈得最深刻、影响最大、不久将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央队三人集团”的讨论“失败”。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洛甫)、王稼祥,长征中同编在中央队里,由于他们在行军、宿营时,常在一起讨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具有基本相同的观点,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截然不同,因而被人们称为“中央队三人集团”。王稼祥原来也是王明左倾盲动主义阵营中的成员,经过与毛泽东较长时间的接触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育,最先站到了毛泽东一边。

    洛甫原是左倾盲动主义的重要成员,在事实面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从左倾营垒倒戈,也站到了毛泽东一边。

    三人在湘江惨败以后,不仅讨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的错误,而且讨论今后红军的行动方向。毛泽东特别注意通过报纸等收集敌人情报、分析敌人兵力调动和部署的状况,并不断将敌我态势,分析给洛甫和王稼祥听,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处置意见,以争取他俩的支持。同时,毛泽东和洛甫、王稼祥,还通过各种机会,说服其他中央领导人和军事指挥员,以求得到大多数同志的共识和支持。

    这时的博古,因湘江惨败而一筹莫展;军事顾问李德也慨叹“兵败言微”。

    权倾一切的“三人团”,实际权力已逐步转移到周恩来手里。周恩来一向是个谦逊宽容、从善如流、乐于倾听不同意见的人。过老山界时,他就听到毛泽东及其他军事指挥员对“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有意见。在向通道县城进军的路上,他更加重视毛泽东提出的一个尖锐而带战略性的意见:反对中央红军去会合红二、六军团,要转向贵州进军。周恩来认为:同红二、六军团会合是原定计划,要改变不是小事,必须经过中革军委正式开会研究决定。于是,他与博古商量,决定在红军占领通道县后,开会解决。

    湘西南的通道县,是一个侗族集居的不太有名的小县。取名通道县,也确实具有“通道”之义:向北可进入湖南,向西可进入贵州,往南则通广西,位处湘黔桂交界,贯通三省。

    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通道县城后,中革军委便在这里召开了正式会议,讨论野战军的出路问题。

    会议是在恭城书院里召开的。周恩来作了简短的开场白:“请大家来议论野战军的去向,把平时的意见端到桌面上来。”打着摆子参加会议的李德,见无人打头炮,便首先开了腔:“根据原定作战方案,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敌军超过我们,我们转向北方,与二军团联系,在湘黔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三章 “大搬家”被动挨打——转兵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