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罗炳辉
走相告。红军战士们在当地筹粮、筹款,招收新兵,侦察敌情等,都非常方便。他们也亲切地称呼罗炳辉是“云南将军”,把云南之行称作“到我们‘云南将军’的老家来了”。

    这时,中革军委电令红九军团进占昆明东北的东川一线,掩护主力红军渡过金沙江。罗炳辉率领这支“战略骑兵”迅即向东川挺进。据守东川的敌军1个团,听说“云南将军”带领红军回来了,马上派出代表来谈判,结果自愿放下武器投降。

    1935年5月9日,主力红军全部胜利地渡过金沙江。红九军团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也在东川以西地区渡江成功。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多谋善断,“老九”令人刮目相看

    渡过金沙江的红九军团,挑起了主力红军后卫的重担。多谋善断的罗炳辉,导演了沉船、拆桥的好戏,并一路扩充部队,使这支列红军各军团排名之未的“老九”令人刮目相看。

    渡江不久,罗炳辉即派出1个加强连,抢在国民党军队的前一天,赶到江东岸的巧家县城,搜集所有船只,将它们带到西岸;如果带不了,就抽去船底木板,将其沉入江中,当场付给船主赔偿费。敌人的“追剿军”赶到金沙江畔时,只好望江兴叹。中央红军得以休整一番,继续北上。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了掩护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在金沙江西岸打起了游击,并抓住战机吃掉了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两个营。然后穿越凉山彝族聚居区,沿着中央红军北上的路线,挺进到西昌。在那里,从国民党狱中解救出几个彝族大“头人”,被称为彝族将军的罗炳辉发挥了独特的优势,说服他们支持红军北上抗日。身着牛毛披衫的“头人”向他们的村落传过话去,结果彝族群众不仅没有阻拦红军,而且送上公鸡、山羊和哈达,热情为红军送行,有的干脆跟随队伍参加了红军。

    当中央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接着飞夺沪定桥之后,红九军团接到了接替一军团坚守战略要点沪定桥的命令。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沪定铁索桥,是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梁通道,也是红军跨越大渡河进退机动的生命线。敌军深知要追上红军,必须把沪定桥夺回来,因此不断增兵扑来。已经坚守一周的红九军团得到情报,一支国民党中央军已经进占安顺场,将在那里渡河,然后夹击我守桥部队。罗炳辉和其他军团领导为防万一,开始考虑拆桥。军委曾指示他们如果要破坏桥梁必须提前4个小时报告,然而军情紧迫,事不宜迟。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罗炳辉军团长、何长工政委的主持下,红九军团党委扩大会议作出决定,立即实施有限度的破桥行动,同时报告军委。

    为什么要有限度的破桥呢?因为拆桥容易建桥难,沪定桥是四川腹地通往康藏高原的咽喉,全破坏了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许多不便,引起不满。

    9根粗大的铁索横贯江面。铁索下波涛翻滚,惊险无比。何长工政委亲自带领守桥部队,将9根铁索每两根之间锯掉1根,保留了6根。这样,敌人每天至多只能走过一个营的兵力,不足以对红军形成威胁。罗炳辉则率领军团主力先行撤离沪定侨,直插天全河上游,追寻主力红军而去。

    事后,红九军团破桥的这一措施,受到了朱总司令等军委领导的称赞。

    刘伯承参谋长解释说,原先之所以规定破桥必须提前4个小时,是因为万一北上受阻,还有后路可退。现在红九军团的行动帮助军委下了决心,这是一个正确、果断的抉择。中央机关的一些老同志后来见到罗炳辉、何长工时,都伸出大拇指夸奖说:“你们‘小老九’可真厉害呀!”

    病中受命,凯歌声中晕倒在地

    当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从沪定桥赶至东北方向的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简介 >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目录 > 第九章 《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罗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