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乘火车进占萍乡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安源工人参加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这个热烈隆重的庆祝大会,实际上成为一个扩大红军的动员大会。

    安源路矿工人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和革命传统,从一九二一年秋开始,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就先后来到安源,在安源路矿(即株萍铁路和安源煤矿)工人中开展革命工作,发动工人,组织工会,开展罢工斗争;一九二二年九月,取得了第一次罢工斗争的胜利。此后,安源工人的革命斗争从未间断,一九二七年秋收起义时,安源工人武装又成为起义的一支主力军,群众基础很好。这次我们红三军团主力进驻萍乡、安源,工人更是扬眉吐气,欢喜若狂。所以,一经发动,矿工、铁路工人和周围的农民都很踊跃参加红军。在扩红运动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次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参军比较多,彭老总特别高兴,特地指示要组建一支通信队,把打长沙和在安源、萍乡缴获的电话总机、单机和电话线都利用起来,架通了军团与各师、团、营、连的有线电话,从此结束了过去单一依靠徒步通信的历史。

    当时的电话单机很简陋,电话机装在一个木匣子里,木匣子挂在墙壁上,匣子顶端有两个电铃,有人打电话来,电铃就“铃铃铃”地响;送话器与受话器是分开的,送话器象个小喇叭固定在匣子的正面,受话器象个“秤蛇”连着电线,挂在木匣子的右侧,而打电话用的摇把则安装在木匣子左侧。通话时,讲话的人一手拿着“秤陀”似的听筒,对着木匣子正面的喇叭讲话。那时候我们的干部、战士大多来自山区农村,从没有见过电话,现在连队里有了电话,只要电话铃一响,就有许多干部、战士围着看热闹。他们看到连首长对着墙上的木匣子讲话,感到很神奇、很滑稽;有的根本就不相信在连里讲话,团长、师长甚至邓萍军长、彭老总在老远就能听到,以为是在唬人,要与人家打赌,直到让他听见听筒里确实有讲话声才会信服,啧啧称赞这“顺风耳”是件宝贝东西。连队里安装了“现代化”的电话,是进占萍乡后的一件喜事,着实让连队里热闹了好几天,流传了不少让人笑破肚皮的故事。

    九月二十二日,红一方面军于萍乡总部发布了《由萍乡出发向吉安的命令》,决定第一军团分两路攻占吉安城;“第三军团于二十四日由萍乡出动完毕,进驻樟树,占领临江一带,截断赣江,并堵住敌人援军”。

    遵照总部命令,十月四日,红一军团攻克了吉安城,实现了一月间毛泽东发出“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的豪言。同日,我红三军团部队占领了临江、清江(樟树镇),此后,即以战备的姿态在清江、上高、高安、新干等地发动群众,建立政权,进行筹款、扩红和整训部队。此时,赣西南苏区和赣东部分苏区已连成了一片,回旋的余地更大了,各地立即掀起土地革命斗争的高潮。

    我们红三军团自一九三零年三月攻打安福开始到十月进占清江的七个月来,连续作战,取得很大胜利,队伍也大大扩充,而且这段时间参军的新战士中,工农成份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大批路矿工人参军:增加了部队的骨干力量,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使部队建设尤其是连队建设有了很大加强。但由于连续作战,也把部队拖得十分疲劳,现在有个较长时间的休整,确是难得的时机。

    这次整训,除了针对部队新兵多,抓紧进行军事训练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整训的时机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当时部队的干部、战士大多出身于农民,文化水平很低,科学知识贫乏,每一次攻占城市时,虽然都进行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和城市纪律教育,总的看来,部队进城后的纪律也是很好的,但由于缺乏文化科学知识,也闹了不少笑话,出过一些问题。比如,缴获敌人的收发报机,听到收报机上还在“嘀一嘀嘀”地叫,就恼火地边用枪托砸、用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简介 >李志民回忆录目录 > 乘火车进占萍乡